边城记事(之)日记

2021-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晨風吹醒的日子

      太阳 从东边海平面升起,傍晚到西边下山,这就是一天。我中华物博人丰,幅员辽阔,故此当太阳高高挂起时,住在沿海东边的居民,勤劳的人早已干完半个工的农活。可我还在边城的睡梦中。黎明前的夜,是那么那么地静。

“起床鸟”是邻居家的宠物。可能是它最先看见边城的曙光。它那清脆的啼叫声,喜欢懒床者,总是咒它快点死去。我却是听见,不以为然,马上揉揉发涩的眼睛,心中默念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翻身下地,蹑手蹑脚地,悄悄地溜出房间。不敢惊着熟睡的妻子。

      打开手机,习惯浏览大千世界的奇闻轶事,也会关注国内外的刚刚发生的大事件,等等。我一边慢跑,一边收听着酷狗音乐的收藏乐曲。顺着边城街道循环转两圈,有上坡,就有下坡路,我会选择开始走上坡路,感有气喘不支时,转个胡同口,就能改变路线,就会回到下坡了,路面是倾斜45度的(只是感觉)。只要动脚就行,身子会自然向前滑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的运动路线。也是偶然的一次,通常还是习惯顺着菜市场来回一圈,往回路过叫卖的小菜摊,也能买上喜欢的青菜豆腐,豌豆,玉米 ,都是农村的种地人,头一天收摘回家,早早地送县城来叫卖的,小白菜3元一斤,玉米棒锤,也能卖我10元三斤,我通常是选好管一餐刚好能吃的,有时给现钱,有时扫微信,遇到不会的大妈们,还会乐意推销一下移动支付的好处,“大妈,你看你弄个二维码牌牌,挂起多好呀,你只管卖,它替你收款,既能帮你收着小钱,也不担心收着假钞,多好事呀”。(5.22)

《 缅怀袁隆平院士》

技精维学显风流,奔走农田卫国酬。

选种改良功绩伟,耐盐高产试新谋。

因知饿体伤心苦,才备躬身入世求。

天赐袁公仓廪满,人间从此食无忧。(2021.5.23 )

 

5.23截图

    昨天上午(2021年5月24日10:00时)我收看送别袁老的直播,真的流泪了。

生逢盛世,我们没有受饥饿之苦。我们的祖辈,我们的父母辈,有着彻骨地切肤之痛。每当说起,总能缠绵不休,语不休止。

    2017年10月18号,在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脑瘤手术,是近14年中一次母子相处最长的一次。看她被推进手术室;我焦急徘徊在手术室外的长廊间;在黑暗中看着蜡黄黝黑的脸;紧盯着紧闭的双眼,……8个小时的内心煎熬,分分秒秒,我握着妈妈的手,一刻都不敢放松。………这一幕将永远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妈妈不止一次地说我,在1959年,吃大食堂,那时9岁,差一点就饿死了,是一个织布的机匠,住在我的外婆家,每餐在东家送来的饭碗里,挑一个饭裹裹,留给瘫躺在房角小孩,那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就是我的母亲,才换来生的希望。

      天下的妈妈都是伟大的,只因生在贫穷年代,她是把她最好的给了我们,岁月风雨中,把所有痛苦和忧伤总是默默地收藏着,给我们的都是幸福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

      如今母亲得以重生,有糖尿病,每天都得自己给自己打胰岛素,好的东西都不吃,仍坚持住在农村,住着原来自己有着感情的老房子里,与耳聋障碍的老父亲,相互搀扶,相互依附的牵手余生。

    我家孩子在家里按了看家宝,我每天早上准时地收看到我母亲勾着腰,蹒跚走出房门,走进厨房。我有过伤心流泪,有过无奈沮丧……

      这就是当下的国情,这就我们的生活,父母在安徽老家农村,我两口子在云南边城度日求生存,孩子求职浙江新单位,开启属于他的未来之梦。一家三地,各为求生。我们父母没有退休金,我们老了也没有退休金。我们虽然住在围城里,骨子里属性永远是农村户口人,是住在城内的农村人!

(2021.5.25永德写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