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琐碎
翻开2019暑假计划,分外简单:认真做饭,好好吃饭;坚持读写,不忘陪伴。回望一个月,我的确做到了(太简单了吧哈哈)。
一直想好好陪陪宝贝们,无奈工作繁忙,上班前二宝在睡觉,下班后二宝又入睡。看似不用看孩子多轻松,实则愧疚的令人崩溃。终于熬到了暑假,为了彻底陪伴,假期前推掉了几项业余工作,养育两个女儿是我最重要的事情。
过去的一个月,我成了典型的三陪妈妈:培学习、陪吃饭、陪午休、晚休……二宝讲故事、二宝玩游戏、捉迷藏、大宝练字,大宝锻炼、大宝听《明朝哪些事》,陪看《平凡的世界》,陪预习新课……零零碎碎也匆匆忙忙。
心中一直有个写作梦,却总也坚持不下,断断续续不能有进步。其实,我也好想每天一篇,但是二宝除了黏着要陪还会黏在身上,每天做完妈妈,就没有了自己,哄孩子睡时,孩子还没有睡着,我可能就进入了梦乡。
没有精力也没有心力从床上爬起来坐在电脑前码字,倒是刷一下手机会忘了时间,忘了劳累……但又常常让我感觉厌烦,手机充斥着各种负面消息,看手机的时候会忽然就没有了安全感,各种担心随着手机页面的上翻而袭上心头。
不如看书吧,看一些经典的,给人美好感觉的经典著作,会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比快餐带来的美感强很多。自身专业成长方面,我看完了叶圣陶的《国文百八讲》,并与《文心》对比阅读。之所以看这两本书,是因为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先生在书中所介绍的语文知识是最简明扼要的,学生老师都会受益。我作为语文老师当然要读,读后还会把这些分享给我的孩子们。
还学习教师资格证科目三,粗略看完,基础题都能做上来。目前在读《林清玄文集》。
简单笔记记录:
《国文百八讲》
简介:1935年——1937年叶圣陶和夏丏尊本着以“学生和学科”为本位的理念,出自要给语文课“以科学性”定位和改革的教育方法和考量,精心编撰了这部极具创意的初中语文课本——《国文百八课》。堪称精品教材中的范本,至今仍为语文教学界所器重。适合初中学生读也适合初中语文老师读。
摘抄如下与同学们共勉:
1中学的国文课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目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
2许多事物是有统属关系的,我们观察的时候要从全体看起,顺次看各部分,否则及看不明白,说不清楚。
3文章本和言语一样,写文章给人看,等于对别人谈话。我们对别人谈话,如果老师说一些别人早已知道的东西或者事情,那就毫无意义,听的人一定会厌倦起来。
4记叙事物应能使读者感到新奇的意味。事物新奇的意味,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意识事物本身的不平凡,如原地的景物、风俗,奇巧的只做,国家的大事故,英雄、名人的事迹等等,这些当然值得写。一是事物本身是平凡的,但是作者对于这平凡的事物却发现了一种新的意味,这也值得写。
5本身不平凡的事物,实际不常有,普通人在医生中未必常能碰到。可是平凡事物含有无线的方面或内容,能好好观察,细细体会,随时可以发掘到新的意味,这意味就是文章的题材。从来会写文章的人,可以说,大概是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新的意味的人。
6新的意味是记叙文的题材的生命。事物的新的意味,要观察、体会才能发现。所以观察、体会的修炼,是作记叙文的基本功夫。
7什么叫做新的意味,大概可归纳为三种性质:一是某种新的知识,二是某种新的情味,三是某种新的教训。(意味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
8详略安排:一片文章里头,什么地方该略,什么地方该详,这要看文章本身的意味如何而定。占中心的重要的部分该慢,不重要的部分该快。快慢就是详略。
9随笔就是随时随地写的片段生活的。什么都可以写。读书的心得,新奇的见闻,对于事物的感想或者意见,生活上所感到的情味等等,无论怎样的零碎琐屑都是随笔的题材。表达方式上可以叙述,可以抒情,可以议论,描写等。
10学习写随笔的第一步功夫,就是体察、玩味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上作种种发掘。
11景物描写,对于要选定自己的观察点。或者是始终固定的,就好比照相家站定在一个地位,向四周的景物拍许多照片;或者是逐渐移动的,就好比照相家步步前进,随时向周围的景物拍几张照片。
12描写景物要捉住自己的印象。说得明白一些,就是眼睛怎样看见的就怎样写,耳朵怎样听见的就怎样写,内心怎样感念的就怎样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一片叶子和花上”,把视觉印象捉住了;“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把听觉的印象捉住了;“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想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把意识的印象捉住了。
13捉不住印象,而只把概念写入文章中去,那决不是好描写。如写春景的时候,提笔总是“山明水秀,柳绿桃红”。“山明水秀……”只是平时对于春景的概念,并没有当时的印象。
14描写需要具体,不独对景物,对于其他也如此。
15关于衬托。画家有“烘云托月”的说法。月亮很不容易话,用线条画一个圆圈或是一个半圆,未必能显出月亮的神采来;所以给烘上一些云,在云中间留出一个圆形或是半圆形,构成的月亮要有意味的多。这些云对于月亮就是具有衬托作用。
1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句句都是背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知识末了一句才说道那主人公“断肠人”。这样多背景的衬托作用丰富极了。枯藤老树,昏鸦飞鸣,小桥流水,人家三两,一条荒凉的孤岛,急诊寒冷的西风,瘦马前行,太阳也要落下,一个出门在外的人心绪本来不好,又在这样的情境中,其愁烦达到何种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这和不画月亮而画云,情形恰巧相同。
17小说和记叙文的区别。不错小说就是记叙文,凡是关于记叙文的各种法则,在小说方面都适用,但是小说究竟和记叙文有分别。做记叙文,必然先有可记叙的事物;换一句话说,就是事物的存在或发生在线,而后作者提起笔来,给她作忠实的记录。如《核舟记》。引动小说家的写作欲望的并不是早已存在,业已发生的事物,而是他从许多事物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一点意义。他不愿意把这一点意义写成一篇论文,他要含蓄的在记叙文里,让读者自己去辩知它,于是就需要创造作品。《最后一课》
18小说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由作者创造出来,但是小说自有它的真实性。用一个比喻来说:一个画家创作一幅“母与子”的图画,花种的母亲不定是姓张姓李的夫人,那孩子也不定是某人家的孩子;但两个人的人体形态都合乎法则,躯干的姿势,乃至一个指头、一缕头发那么细微的地方都很准去:这就是一种真实。小说就如同这样一幅图画。
明天就是八月了,坚持我的坚持,放弃我的放弃,去做,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