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鸠止渴——团队的慢性毒药

2024-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Bruce_Talk

本周在和一个团队的交流中,发现无论是开发还是QA都非常焦虑,据他们描述的原因如下:

  1. 开发的backlog持续的增加。
  2. 交付的时间固定,因为有不同的客户在等着交钱购买这些功能。
  3. 因为赶工,导致质量下降。
  4. 最严重的时候,1天能够产生70个bug,开发可以一天修改掉70个,与此同时产生新的60个bug。
  5. 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的焦虑感越来越强烈。因为似乎无法看到尽头,等着的是无尽的加班和煎熬。

上面的情况是否似曾相识?你也有类似的焦虑吗?今天借着系统思考中的一个基本模型——饮鸠止渴,来分析一下这个团队的情况。让我们一起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根本的原因。

图例说明

开始之前,让我们先了解绘制系统思考的因果回路图的一些基本元素:

系统思考

感受

“饮鸠止渴”这个名字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团队的现状。团队因为交付速度带来的压力,选择走捷径,忽略工程实践和质量,希望偶尔的走捷径能够给团队带来一些缓解。但因为延迟响应的原因,走捷径就像是一个慢性毒药,一旦开始依赖它,整个因果回路将进入恶性循环。团队无法摆脱它,同时焦虑感会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团队的崩溃。

如果你的团队也有类似的情况。通过上面的系统思考,是否可以考虑一下还要继续走捷径吗?如何避免团队持续的压力增加?调整图中的哪个因素能够让团队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呢?重新审视一下当前的backlog的数量是否合理?追求交付的数量和质量哪个更重要?

每个团队的实际情况不同,上面的分析也只是我的一个思考并不全面。希望引发小伙伴的思考,尝试找到更多的影响因素,找到好的解决之道,系统思考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将因果关系看成简单的静态关系,而要看到因素间的动态影响,甚至还有延迟响应。通过整体的动态的分析来获得全局视角,找到解决之道。

最后

欢迎小伙伴在留言区交流。如果你有更多的系统思考的问题或者案例,欢迎留言,我们可以一起分析和探讨。

参考引用

践行敏捷实践,让工作去繁从简。欢迎留言,交流落地经验。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博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