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等各类型)护理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社会性)支援(下②)——“独占欲”的应对原

2022-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爱知介护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老年痴呆症老人“异化的心理舒适区”当中关于“控制欲”的应对原则与方法。本期的文章,我们仍然将目光聚焦在这个范畴,来看看在日常的照护过程中,老年痴呆症老人“独占欲”的问题应该如何面对。

        独占欲,一般来说,指的是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会很珍惜,从内心感受和理解上,认为这些是应当是专属于自己,对于别人靠近、接触,都会感到不舒服、不开心。

        投射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生活中,即对于自己挑选和中意的人或事、物,比如说护理(老年痴呆症护理、照护、介护、照料、照顾)人员、保姆,老人只愿意对方为自己服务,即使对方没有什么事情做,也不愿意让他去帮助别人,尤其是没有得到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当发觉对方去服务他人,或让老人感受到其不能专属于自己的时候,会触发老人的心理“舒适区”的抗拒反应。因而老人会表现得不开心、不愉快,甚至会出现情绪焦虑、不安的情况。

        无论是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自我认同混乱”,还是“受害者心理”,我们通常可以将这些心理状态发生的原因,在病情、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等各类内在和外在的生活内容上找到触发点。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独占欲”心理的原因,则更多与老人的性格特点有关。

      “独占欲”心理本身,本质上就是老人“自私”性格特点的体现。这并非是要污名化老人,我们应当明白,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是鲜明而千差万别的,有所谓的“无私”,就一定对应所谓的“自私”。人性使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什么性格特质的人,都会老去。尤其是罹患老年痴呆症后,“思维锐化”的特点更加放大了每个人的过往性格以及感受习惯。也因此,在老年痴呆症的照护环境中,对于有些本就很在意私有和支配感的老人来说,当面对属于自己的“关心”、“保障”会被别人“分走”,自己将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时,表现出较为极端的“专属思维”,对照护者意图“独占”,来达到自己要得到的是最好的、最完整的照顾和保障的目的,是并不奇怪的。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老人家庭条件好,就是要多花钱,请“专护”陪着老人,这样的话,专属也好,独占也好,是不是就没什么所谓了呢?在这里,我们很郑重地告诉大家:所谓一对一的“专护”,是伪命题。首先,一对一是不可实现的,人总要社交、休息、睡觉,还要顾及自己的家庭。这都决定了从形式上,一对一是不可实现的。更重要的是,老人的社会性退化是进行性的,社会性的生活场景极为重要,与某一人、某一空间的过度链接,会进一步加剧老人社会性退化的进程。

        那么,“独占欲”心理在实际的照护生活中,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建立秩序

        2021年春天,爱知介护机构里入住了一位血管型老年痴呆症的爷爷,在入住机构的当天中午,爷爷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应该一个老人身边有一个工人,这个工人只能照顾这一个老人,不能服务其他人。”

        由于血管型老年痴呆症的特点就是起起伏伏、时好时坏,再加上爷爷过去一直是“专护”照料的情况,所以他对我们说这些话其实并不奇怪。但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对他的这个想法和说法,给予正式的回应。

        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我们跟爷爷说:“这里是你生活的新地方,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照顾你的人。但是这里是集体式的生活,所以没有谁是专属的,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爷爷听后,虽然没有完全认同,但是也没有立即反驳我们。我们知道他听进去了,只是需要时间去消化一下。在接下来与爷爷的相处中,他当然还是希望工作人员可以“专属”于他,在帮助其他老人的时候,爷爷也会闹点小脾气,但每次我们都会把“集体生活”的道理讲给他听。大约过了半个月,爷爷就很少再提这个问题了。

        让老人从心里明白和接受,在机构中大家一起生活,是“非专属”的集体式生活。秩序感和规则意识的建立,是减轻“独占欲”心理的基础。

二、预防性的沟通

        在与我们爱知介护机构里入住的一位亨廷顿型老年痴呆症的奶奶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奶奶看到我们去帮助其他老人的时候,她的情绪就会变得烦躁、易怒,会用踢人、打人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尤其是工作人员在陪伴她的过程中,直接离开她身边,或者跟她说有事需要先离开一下,然后去帮助其他老人,那么奶奶大概率出现易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

        这当然是“独占欲”体现。于是,我们在陪伴在她身边的时候,就会提前给她打“预防针”,告诉她:“等下如果其他老人有需要的话,我会过去帮助他们。因为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的话,就会发生危险。所以不是你不重要,更不是冷落你。”刚开始奶奶没什么反应,不理人。事情总有一个过程。后来有一次,奶奶听到我们的“预防针”后,“嗯”了一声,表示她知道了。从那时起,也就很少出现发脾气的情况了。 

        仔细观察,提前干预,既然知道老人有这方面的问题,那就在陪伴老人时告诉他们等下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这样,老人首先感到了尊重感,觉得凡事你都是在跟他商量、打招呼,自己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其他人的存在而减少。再者,在遇到问题时老人也不觉得太过突然,或者受了冷落。“把话说在前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人“独占欲”的问题。

三、主动介入老人的需求

        在前几期的文章中,我们还提到过一个案例:爱知介护机构里入住的一位血管型老年痴呆症的爷爷,对于工作人员在协助其他老人时,他也总能找到一些事情来“吸引”关注,比如要喝水、要走路等等。

        结合对爷爷平时的观察,我们认为:爷爷的“独占欲”,可能未必是他不能接受工作人员帮助其他老人,而是他担心自己一会也可能会需要帮助,如果工作人员都去帮助其他人了,自己可能就没人帮了,所以他要提前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解决掉,比如虽然不急,但也先去一下卫生间。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读懂爷爷合理关切的基础上,采取积极发掘爷爷需求的方式来进行应对。每个人路过他身边的时候,都会问问他“要不要喝水”、“要不要起来走走”之类的话,让爷爷感到身边一直有人在关注着他,这样一来,爷爷需求被及时发现、解决,久而久之,爷爷就不再担心自己没人帮助了。反正总有人主动提醒和帮助他,自己确实不需要担心什么了。有了这种对环境的信赖,他对于工作人员去帮助其他老人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有时候还会说:“你先帮他去喂饭吧,我这边没什么事”。

        多关心、多关注,及时、迅速帮老人解决问题,让他们知道身边始终有人在乎着他们。信任环境才不会让老人只盯住其中的某个人,希望对方专属于自己。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我们向大家论述了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老人的心理特质,以及针对各类心理特质的应对原则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