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碰撞、生成

2023-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邱定萍

   

      今天和伙伴们一起在线上阅读《成为学习型父母》这本书的第二章《亲子关系难在哪儿》第二章一共是20页内容。有这样几个小节:第一、我们跟孩子的生命既是一体的,又是独立的。第二、亲子关系之难:站不稳、连不上,带不动,第三、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孩子”的问题。

        因为今天是由我来主持,所以下午我就先听了“昱竹说”里面的这一章的音频。吃过晚饭。我又赶紧把这章的内容读了一遍。感觉这章的内容信息量特别大,不仅有案例,又有很多的重要理念,需要细细的揣摩、吸收。

        为了节省时间,正念冥想我没有用音频,而是我自己引领大家做了一个静心。因为中途有两个电话进入。虽然没有接,但影响了冥想。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没有关系,事上练。

        接下来我和伙伴们一人读 2~3页的内容。读完了之后,我们静默三分钟。和书中的文字做一个连接,然后交流分享。

      下面是我和伙伴们的交流分享内容:

我的感受:大人做好了自己,孩子不一定完全受我们影响,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意识个体,他有自己的选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大人努力工作,勤奋读书,孩子不被影响,继续玩他的游戏。

    作为大人我们要放松。既要关注自己的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又要明白我们和孩子是各自独立的,我们无法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变成孩子的生存指南。

春秋老师的分享:书中有一段文字“我们连不上孩子的意图、连不上他们的情绪、连不上他们的思维,不论我们做什么,其实都跟孩子没有关系。那也许只是一场成年人的自恋,而我们自己一厢情愿扮演了父母人生孩子是不买单的。”特别受触动。

      那我们怎么去连上 孩子的意图,连上他们的情绪,连上他们的思维呢?通过伙伴们的交流大家都认为要耐心、要充分相信孩子,要不断的给孩子肯定,要在大人认为的孩子的“问题”上去找孩子的生长点。

      甘园长提了一个问题:书中“我们要孩子打招呼,他就打招呼。某种程度上他眼睛里是没有对面这个人的,他只是在执行一个“我乖我就被爱”的程序。那我们需要不需要教孩子从小学会讲礼貌,与人打招呼呢?

    围绕这个问题,伙伴们展开了讨论。宝娇认为可以允许孩子不打招呼。因为有时孩子他处在自己的状态里, 他根本就没有留心这件事,而大人就会直接干预:你为什么看到人不打招呼?反而会让孩子不接受。

      我认为大人只要经常给孩子做表率,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就好,对于孩子打不打招呼都是可以的。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些提示,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别人开心你也会很愉快。然后我举了一个例子,平时我在路上遇到学生,活泼的会主动和我打招呼,那些内向的孩子,我都是主动和他们打招呼的。我在用行动来告诉孩子,见人主动问候 这是一个礼貌的行为。至于那些内向的孩子,他能不久学会主动和人打招呼吗?不着急,我们作为大人,耐心的等待就好。

    宝娇给我一个回应是大人可以主动问候孩子,给孩子做榜样。这体现了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要摆出大人的权威来。

      你的孩子对时间有感觉吗?今天阅读这章内容。让我意识到很多孩子对时间是没有感觉的,他不知道十分钟究竟是多久,五分钟他能干得了什么,干不了什么。 难怪我们班有不少同学读书,写作业总是悠哉悠哉。 打扫操场时常常是铃声响了,操场上那几个孩子还在不紧不慢的扫着地。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打算天天和孩子们练习,让孩子真正对时间有体感。

  海燕园长今天问她的孩子上一年级,在练钢琴,她能感觉到孩子内心是不愿意的。那么怎么去对孩子进行有效干预呢?

    甘园长用一位男家长陪孩子练琴的事例 告诉了 海燕:这位男家长,经常在孩子练琴时 ,时而点头,时而哼唱,他陶醉在孩子的琴声中。节日时全家总动员,孩子弹琴,爸爸唱歌,妈妈录视频,发朋友圈,让孩子看到自己练琴的作用。

    甘园长还说每首曲子难点的就那一两句,把难点突破,其他就没问题了。他又说其实学习其他学科也是这样。集中一点,然后个个突破。

伙伴们还说不需要去监督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成熟的表现,不是因为他们有问题。只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学习着用好自己的各种生命力的状态。所谓长大,所谓成熟,不是正确,更不是事故。而是能够充分的使用好自己的生命力。

    今晚的共读,让我再次认识到我们遇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几乎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就让我们慢下来,去读懂孩子。在亲子关系中找到“连接”与“独立”之间的平衡点,创造有效的共鸣,不去理所当然的替孩子做决定。

最后分享一下志玲老师的问题,路过的老师和父母的可以思考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是要赢得孩子,还是赢过孩子?您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