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正在兢兢业业地摧毁着孩子的幸福与创造力?!

2023-09-19  本文已影响0人  伫立以思

转发: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意识到,我很可能“与人民为敌”。

可能有许多老师会感到委屈甚至愤怒:“兢兢业业难道错了吗?我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上课带班,敬业尽职,你却说我在摧毁着孩子的幸福与创造力。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砖家’!”

李镇西:追求教育的真境界

李镇西: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好的关系,至少应该具备五个特点

可能还有老师会说:“就算我们有些做法不合理,甚至压抑了孩子的个性与天性,但整个教育制度都这样,作为一线的小老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呢?你不敢抨击教育部,不敢揭示更深层次的教育弊端,却指责我们,典型的‘捏软柿子’!”

请息怒!其实,题目中的“我们”首先就包括了我,特别是年轻时的我。

刚工作时,我教初一。刚从小学毕业的孩子时不时写错别字。那时的我,为了“严格要求”,重罚写错字的学生——错一个字抄五十遍。

“标准化考试”刚出来的时候,我也赶时髦地将课文设计成若干支离破碎的题目,让学生选择A、B、C、D的“标准答案”。一时间,我的课堂教学成了知识抢答赛,热闹非凡。

我也曾经给学生进行“应试作文”训练,给他们讲各种套路和“万能公式”,比如议论文一定要写成“总-分-总”的结构,“分”的部分最好写三点,每一点有一个小论点加一个例子,最后“总”的部分最好引用一句名人名言。

为了“激励”班上某些后进生的“上进心”,我曾在班上让学生们无记名投票选举“上课最爱说话的同学”“最爱迟到的同学”“最不关心集体的同学”“最懒惰的同学”“最自私的同学”“最懦弱的同学”……

曾经有一个女生吃中午饭时,把不喜欢吃的鸡蛋挑出来扔进了泔水桶,我非常生气地批评她,她和我顶撞,我便命令她写检讨贴在学校的大门边。

……

今天我写下这些事,心里很愧疚。可当时我做的时候却理直气壮。因为我是出于高度的责任心,是为学生“好”。

可我这些兢兢业业的做法,却败坏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羞辱了他们的人格自尊……总之,既摧毁了他们当时成长的幸福,也葬送了他们拥有心灵自由的未来。

可怕的是,当时我浑然不觉自己做得不妥,还觉得这是“爱心”与“智慧”的体现。

更可怕的是,我当年的那些做法,至今还在不少一线老师那里“理所当然”地存在着,他们依然兢兢业业地做着我当年那些愚蠢的事!

“我有什么办法?还不是因为上面要成绩,我不得不这样做。”有老师一定会这样说。我还曾听有的老师说过:“如果没有考试,我对学生会格外耐心。都怪应试教育逼良为娼!”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一切都是“我也没办法”,包括体罚学生的老师——有些体罚的具体做法简直令人发指了,可理由还是“为了学生好”,不少同行还为这些老师辩护:“现在这样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不多了,要珍惜。别把老师逼成‘佛系’!”

然而,林林总总的“好”最后却成了对孩子童年的摧毁、身心的伤害和创造力的葬送!

当然,也有许多有良知的老师心怀内疚。一位小学老师对我说:“李老师,这些孩子我是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的。我至今还记得孩子们刚进一年级时那明亮清澈的眼睛,可仅仅过了两年多,他们现在的目光已经开始暗淡迷蒙,甚至没有光了。我很心疼,也很自责。我每天那么辛苦,都做了些啥啊!”

我承认,许多教师种种违背教育规律更违反人性的做法,源于当前教育环境和应试形势的压迫。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和一些非理性家长的绑架,一线教师的教育自主权越来越少,教育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小。

但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不等于一点都没有。

几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应试压力下,我们无法改变教材,改变考试,改变评价,但我们至少不要变本加厉去压迫学生,相反,我们应该尽量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适当给孩子减轻点来自学习的恐惧,用我们成人的肩膀为孩子承受住一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开心一些,在班级里快乐一些,对他们说话柔和一些,对他们的眼光温暖一些……

同样是应试教育,我们可以尽可能让学生盼着上“我”的课——

这里的“我”加上了引号,是因为“我”代表了不确定的许多老师,包括在镇西茶馆“喝茶”的每一位老师。而学生之所以喜欢上“我”的课,因为“我”不但上课有趣,而且作业相对不那么多,“我”也不会(或“极少”)让学生罚抄作业,对成绩不那么理想的学生“我”都同样关爱,不会另眼相看,甚至伤其自尊心。即使有学生成绩糟糕得不可能考上大学,我也尽可能发现他的智力优势所在,兴趣爱好所在,帮助他发现自己独有的天赋,发展其特长爱好,为他将来的人生幸福奠基。

这是我们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要有尽可能抛弃(不可能绝对没有)功利心的教育纯粹,要有善待所有学生的大爱,要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的智慧,还要有不断反思自己的习惯、否定自己的勇气和超越自己精神。我也正是从九十年代初期,即工作十多年以后才开始重新认识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迎接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戴着应试教育的镣铐跳舞,却尽量让自己的舞姿优雅一些。于是,我得以成长。

亲爱的年轻同行们,请接受一个退休老教师直率的建议——

尽可能让自己温暖起来,阳光起来,智慧起来,丰富起来……进而让自己的每一个班和每一堂课既有意义更有意思,使孩子产生“每天都盼着上学”的强烈欲望,让他们每天都有那么一点点开心,并逐步变得聪明。

我特别尊敬的加拿大教育学者马克斯·范梅南,曾在其《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这样写道:

“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是呀,哪位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兢兢业业却愚昧愚蠢的老师呢?

那么,我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呢?

当然是不但有爱也有智慧的老师。

范梅南先生这样描述他所认可的教学智慧:

“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拥有如此“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并富有“教学机智”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比同在应试教育压力下的其他学生,更快乐,更聪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