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简友广场散文

秋来冬去(八十八)

2020-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倚然君

        如果说重庆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我的老家高滩岩就是资格的移民社区。在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人口迁徙流动是比较少的,很多人一固定就是几十年、一辈子。但高滩岩社区的人员构成相对多元,其中军医大、西南医院占主体,还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自其它地方的外来户。在小学、中学读书的时候,有家是军医大、西南医院的,有父母在外地工作或本地做生意的, 还有来自附近农村的,说话口音也是本地、外地混杂。这样的儿时环境,为我后来自由无拘行走天下,创造了与生俱来的客观条件。

      我的母亲任职高滩岩小学,六岁多我就发萌读书,比同班同学小了一岁、半岁。我的启蒙老师姓田,山东济南人 ,抗战期间随国民党陆军大学军医丈夫来到重庆。她教书和蔼慈祥,课余时间就给同学们讲故事 ,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薛仁贵征东、征西随口就来,娓娓动听,令人回味无穷。五年级接替田老师的是尹老师,她的丈夫服役军医大,来自东北吉林 。至今仍能记得她和同学们初见时,聊到她刚从东北吉林来重庆,一路过山海关、华北平原、翻越秦岭的旅途感受,让人充满了对远方的追求和向往。在我后来的人生经历中,多次出现需要离乡背井的抉择,每一次都能做到平静以待、义无反顾,也许都与当初老师引导的海阔天高有关。我很庆幸小时候就读于高滩岩小学,受教于两位不同风格、却都来自北方的老师,她们开启了我的心灵,让我有了对于未来的想象。

        在高滩岩成长的日子里,我享受到了原生家庭给予的温馨真爱 ,懂得了勤工俭学为父母分担辛劳,培养了喜欢学习、要有追求的初心。我们那个时候,父母收入不高,兄弟姊妹不少,个人进步基本都靠自由生长。好在我和我的家人,我和我的那帮发小们,后来都成家立业,各有造化,无愧从高滩岩走出来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