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评论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家庙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失礼的事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可能做的呢?”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祖撤除祭品时,也唱着《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所说的‘诸侯助祭,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三家的庙堂上呢?”
这两则相近,我做一起讲解。介绍一下背景,鲁卿季孙氏僭越礼制,用天子的礼乐来在家庙中使用,敦伦尽分,否则所学不实,于己于人,皆有害而无益。季氏作为臣子,不能尽本分,这一定会成为鲁国祸乱的源头,孔子严厉斥责这种行为。第二个就是鲁国的这三家大夫,仲孙,叔孙,季孙,引用君王祭祀的诗,礼之重本,如果打破了这一平衡,灾祸就会不远了,这也为之后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埋下伏笔。
子曰:“仁而不仁,如礼何?仁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又有何用处?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先王的雅乐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又有何用处?”
仁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需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人而不仁,则无谦让敬人克谐无夺的美德,即使行礼奏乐也没有实际意义。孝悌是仁之本,人是孔子的核心理念,没有仁,没有礼乐,那么这个人没有敬畏之心,如何赢得他人的尊重呢?若为上者,百姓的灾难就要来了。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礼之根本。孔子说:“你所问的意义十分重大!依理而言,与其奢侈浪费,宁节俭朴素。办理丧葬大事,与其过于注重形式与外表的繁文缛节,宁可内心哀戚些好。”
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古代的礼有五种,吉凶军宾嘉。中国一切学问皆重根本,孔子从两个角度来解释说明,合乎情理,有条理,重视诚心。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如今,野蛮之地都有君臣上下的礼仪,不像中国,早已把君臣礼仪置之度外了。”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啊呀!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这两则也是一个道理,也是孔子的一个讽刺,一种隐射。外邦,夷狄尚且知道尊君臣之道的礼仪,为礼乐奔走游说各国的孔子的母国竟然优先出现礼乐崩坏的行为(端倪),这让外族如何看待礼仪之地呀。季氏不尊君主,去往泰山祭祀,泰山是君王祭祀之地,作为臣子,不重礼仪,灾祸要开始了,也是乱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