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观自在国学与传统文化文史赏析

网络时代佛门弘法该不该接地气?你觉得呢?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15人  念念观自在

网络时代佛门弘法该不该接地气?你觉得呢?

皆仁法师

从一九九八年接触网络以来,一直就和佛法有不解之缘。等到2009年正式网络弘法以来,又过去了9个年头。

在这二十年间,见过无数在网络上探寻佛法的人们。而网络弘法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弘法的语言该保持原有的典雅,还是应该接地气,一直都是两者相争不下的议题。

而在网络时代,佛门弘法该不该接地气呢?

我们知道佛法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都在接地气,在和中华文化融合之中寻找创新,而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弘扬佛法,让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

所以,在唐代出现了俗讲这一形式,什么是俗讲呢?也就是等于我们今天的百家讲坛,抛去了各种繁复的佛门仪轨和礼仪,用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地形式来宣讲佛法,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讲唱结合的佛法宣讲方式。当然,这些宣讲中,大多以佛经义理为主,偶尔也会插播一些佛经的故事。

唐代俗讲流行到什么地步?曾经到过大唐学习的日本僧人圆仁,在他的著作中记载道:842年正月一日,他在长安,见“家家立竹杆悬幡子,新岁祈长命。诸寺开俗讲。”

当时在长安,有奉敕令而举行一个月俗讲的(一年三次,于正月、五月、九月等三长斋月各行一月),也有在各地寺院举行短期俗讲的。

可见,当时俗讲的风气有多么的普及,从这里也可以大约明白为什么唐代高僧辈出了。一出家门不远就可以接受佛法的熏习,那对佛法的认知度还不唰唰唰地往上拔升吗?见识过优秀俗讲的法师、听闻过各种佛经义理,那讲得差的法师都不好意思登台说法了。你说唐代法师们的水平能不高吗?

所以说,鉴于佛法历代以来的传统,接地气是必须滴。在网络时代,资讯的更新那可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都嫌慢啊。如果弘法佛法还抱持着旧有的方式而不思创新,不让弘法方式更为接地气的话,那谁还有空去了解佛法是啥呢?

当然,传统的弘法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培育僧材所必须的,佛门的仪轨也是必须保留的,这是传承所在。但是,接引初机学人的方法,就需要与时俱进地作出一些改变了。

许多年轻人都是因为网络而有因缘接触佛法,所以,如何以接地气的网络语言来宣讲佛经,让更多的人对佛法产生兴趣?这是这个时代弘法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家觉得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