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姑娘
图/来自peels
文/来自影只
入夏以来房间里有点闷热,打开窗又觉得马路上的轰鸣声吵闹,这便是我的城市生活.凌晨三点没有睡意,打开窗户听着外面声音,渴望着一阵凉风洗涤自己负重的灵魂.
早前去朋友家里玩,走的时候他父亲送了我们一些山里的茶叶.那茶是自摘自炒,自己晾晒的.不是什么有名的茶叶,就是当地的一种无名茶.我泡了一杯,等到微热便开始大口喝茶.说心里话,我不会品茶,只觉得茶味入口清香,夹杂着一丝苦涩.我的心里感到非常满足,同时也感受到送茶人给予的温暖.
虽然世界在变,人也会变,但是有些人还是同从前一样。
一杯茶能带走三分睡意,尤其是夜里喝茶。人在睡不着觉的时候总是喜欢思考或者回忆。
我打小就爱听故事,爷爷每天夜里都会给我讲一个故事。窗外飘进一股凉凉的风,我偏头望向窗外,又是一个无月的夜。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大凉山的彝族姑娘。
那是上大学前的事了.我高中毕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去了一家零件加工厂做暑假工.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长我几岁的彝族姑娘,我叫她布西姐姐.我们是一个班组的,在一起做工.
我俩在一台机床上干活的,她打孔我倒角.两个人相处了短暂的一个月。
我走的那天对她说:“我要去上大学了,那是我憧憬已久的地方。”她哭了,对我道:“以后到哪里再遇到你这样善良爱助人的姑娘呀。”她哭得很真实,就像个小孩子失去依靠一般.我不知道如何作答,只好对着她笑,帮她擦干眼泪。
布衣姐姐不会写字。起初,我们俩一起工作时,我并不知道.几次交货后,我才发现。我们的货是一起交的,她总让我填写交货清单,最后自己签名.我让她写,她总是找各种理由让我帮填.便是这一来一回,我发现布衣姐姐不会写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虽然她掩饰的比较好。
她是彝族人,家乡就在大凉山,她会给我讲大凉山的风土人味.被我发现不会写字后,她也很坦然.她告诉我他们那里的小孩很少读书,长大了要么嫁人要么外出打工.她没上过学,不识字也不会写字,自己的名字都是学了很久才会写的.这样的事是让我很吃惊的,一个97出生年的姐姐,居然没上过学堂.我的父亲母亲都是70后,虽然文化不高,但也是上过中学的。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地域差异吗?我十足震惊。
是啊,中国那么大,有几个山里的孩子没念过书大概是正常的吧.
姐姐说她认识一些简单的字,会说一点普通话,都是平时在电视上学的.因为她不会写字,这让我的内心对她多了一份怜悯。小的时候在课堂上,老师问我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大多数孩子都当个科学家。那时候我真想去到布西姐姐的家乡支教多好啊.那里或许还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家.
我决定教姐姐识字,尽我的努力帮助她。
打工的一个月里,我们相处的很愉快,她待我很好,总是买各种好吃的零食招待我,我也认真教她读写.她给我讲过一些自己的经历。
她说,刚到工厂的时候,厂经理让她帮搬一条凳子,她听不懂普通话,经理就使劲的骂她,吓得她不知所措。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自己这几年来就跟着电视上一点一点的学习普通话,胡乱的认识几个字,学会了自己的名字。
她说,从前自己生怕去银行取钱和存钱。有时需要生活费,她会去银行取钱,每次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哪里不会被别人取笑或者谩骂。
取钱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让银行的柜员帮取,都不敢大声说一句话,生怕被拒绝.存钱的时候更怕,因为总担心存钱银行的工作人员让她自己操作。因为总总害怕,更不想劳烦那一个个穿着体面的人,所以自己很少取钱或者存钱。
在平常人眼里,或许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会的事情,眼前这个97年的姐姐竟然那样困难.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悲伤,就像大凉山的凉风吹进了心里.她的世界太小了,不仅诗和远方,连文字都没有,我不能想象那个没有文字的世界是怎样的,或许就像世界没有春天吧.
后来我顺利的进入了大学的新天地,布西姐姐和我也断了联系.不知道她是否还在学习写字,或许已回家嫁人了吧.
姐姐的故事给了我诸多的感悟。岁月的风沙或许每个人都会经历,有人会从风沙里走出来,可是有的人生下来就被风沙吹了个踉跄,想要努力爬起来真的很难。被风沙吹打的人中,有的人他人庇护,有的人却连一块遮体布都没有。
或许姐姐就是这样吧。
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就存在着差距。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事,或难或易 .有人忙着诗和远方;有人负重只能探步前行 ,也有人只为多一点体面,掩藏一份心底的空白.但愿这个世界能给与我们每个经历风沙的人更多温柔吧。
乌云遮住月亮,灯光熄了,我的睡意也很浓稠,可如今的夜却从来都不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