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第三周

2018-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zslgg

对象性能模式

十四。单例模式

关键点:只存在一个实例(以保证逻辑上的正确性)

创建型的设计模式绕过new是为了避免new带来的耦合

这个绕过new解决的是性能问题

问题:以上写法单线程是安全的;而线程则不安全

解决:加锁(但锁的代价过高)


Singleton*Singleton::getInstance(){

 Lock lock;

if(m_instance == nullptr{

   m_instance= new Singleton();

}

return m_instance;

}


问题:对于都是读操作的线程是浪费的(即读操作是安全的)(高并发环境下会有许多读操作)

解决:双检查锁(锁前锁后都要检查)


Singleton* Singleton::getInstance(){

   if(m_instance==nullptr){

         Lock lock;

      if(m_instance == nullptr{

          m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锁前检查:避免代价过高

锁后检查:避免不正确

问题(2000年左右再java领域发现):会出现reorder的情况导致双检查锁的失效

reorder:实际上代码到了指令层次;指令和假设不一样;

m_instance = new Singleton();这一行有几个假设;如果拆分成三个步骤的话:1.分配内存2.调用构造器3.把指针得到的返回值给m_instance

以上是假想顺序:实际上有可能reorder(即先分配内存,再把内存地址给m_instance最后再调用构造器);

c++加了一个关键字(volatile)以解决上述问题;

模式定义: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该实例的全局访问点

要点总结:

1.实例构造器可以设置为protected以允许子类派生

2.一般不要支持拷贝构造函数和clone接口,因为这有可能导致多个对象实例,与初衷违背

3.双检查锁的正确实现可以实现多线程环境下的安全Singleton

注:nullptr???


行为变化模式

组件的构件过程中,组件行为的变化经常导致组建本身剧烈的变化。“行为变化模式”将组件的行为和组件本身进行解耦,从而支持组件行为的变化,实现两者之间的送耦合

非虚和静态函数:地址直接以编译时绑定方式

虚函数:运行时绑定

二一。命令模式

动机1.行为请求者与行为是闲着通常呈现一种紧耦合。但在某些场合——比如需要对香味进行“记录、撤销/重、事物”等处理,这种无法抵御变化的紧耦合是不合适的。2.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解耦?将一组行为抽象为对象,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松耦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