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
其实啊,我们写了那么多篇文章,无非是想把威士忌,以及与它相关的文化,尽量全面的给大家展示出来,让大家多一个了解渠道罢了。
我们一直认为,虽然有一套主流判断标准,但是威士忌说到底也就是个农副产品,你想怎么喝,往里面掺啥喝,原则上来说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有些哥们儿,利用信息的不对等,端着“专业”的范儿瞎忽悠人,甚至直接制假贩假,那可真就是给威士忌添乱,给人民群众添堵了!!!
这不,愚人节刚过第二天,我们得问问你:作为威士忌爱好者,你有没有被这样耍过?
下面就来看几个案例:
1949老师:
这个视频是朋友圈转了几手之后截来的。
我们试图追溯视频来源,结果发现上传者和拍摄者都是机灵鬼——视频网站logo只截了一半儿,也不知道是哪个酷字打头的野鸡网站。把画面上传到Google识图里,搜出来的全是背景里的波提切利油画。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隔空装逼不留痕迹。佩服!
至于这位面前摆着十一瓶威士忌的“老师”,别听他瞎吹了。1949年威士忌产业因为二战带来的大洗牌都快要接近尾声了,他还跟这儿“1949年第一批威士忌酿造于艾雷岛”呢,脑阔痛!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关于威士忌最早的文献记载,是1494年,那时候的遗址都已经挖出来了(我们还曾经脑补过,最初的威士忌是什么味道呢!日常脑洞:科学家挖出了最古老的威士忌酒厂,中世纪的哥们儿究竟在喝些啥?)。
anyway,大概是这位“1949老师”头天晚上背资料的时候眼神昏花把数字给看岔了吧?开局一张嘴,剩下全靠编……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要是这是朋友喝酒的时候胡咧咧一嘴,也就算了,但看视频里这个架势,1949老师明显是在做面向初学者的品酒课程。我们这些窝在编辑部里天天加班查资料码字的酸民不禁发出感叹——这年头,威士忌的钱已经这么好赚了吗!!!!
空口水割Couple:
如果说1949老师张嘴就来的“科普”,带着无利不早起的坏心思,下面这对Couple可以说是憨的可爱了。(Couple中的男生貌似还是个KOL,脸书订阅10万+)
这对couple自称受雅伯莱邀请去参加推广活动(说起来有读者之前给我们留过言,说港台那边最近兴喝雅伯莱),然后解锁了各种威士忌喝法,兴冲冲的拍视频喝大家分享。
……你们自己看吧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所谓水割,虽然是日本特有的威士忌饮法,但不是三得利发明的。这最初是日本常见的喝米酒和清酒的方法,因为有稀释酒精,缓和口感的作用,所以渐渐被用在威士忌上。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水割的比例没有定数,1:1,1:2.5,1:3都是可以的,但加水的量都不算少。
所以视频里这个喝法,实在是有点儿……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喝个酒而已,难道还要变身河豚吗?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考虑到雅伯莱毕竟是有头有脸的大酒厂,请来的老师应该不至于这么没谱,继续看视频可以发现,这对憨couple明显是刚刚接触威士忌,所以把几种喝法搞混了。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这种嘴里留一点点水,再喝威士忌的方法,并不是水割,而是类似于面对高酒精度威士忌时的辅助饮法——嘴里的水分会缓和高酒精度带来的刺激感,并有利于香气物质在嘴里的扩散。
其实在实际操作方面,个人感觉不需要刻意“留一半”(据我们观察,刻意留一半的人大多都逃不过“河豚吐水”的趋势🤷♀️),正常的喝一口水就行了,嘴里残存的水分足够完成这个操作。
这就是为什么,在品酒活动上,一般都会给来宾标配一瓶纯净水来清口。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P.S,说到了威士忌+水的操作,除了水割和喝水之外,也可以在酒杯里滴一两滴水,这样可以激发威士忌的香味挥发,也可以让你更容易的辨认各种气味。
不过话说回来,这对couple喝的是雅伯莱双桶12年,酒精含量仅有40%,又是花果风味主导,对初学者已经很友好了,用喝水来缓解口感……只能说可以但没有必要,大家甭跟着学了。
总的来说吧,你要说这对憨Couple有多坏,那倒不至于——刚刚接触威士忌的人,犯错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作为被酒厂邀请站台的KOL,在给10万+受众做推广的时候,就不能稍微查证一下资料嘛!!!!
油腻撩妹法:
好像大家都默认,威士忌自带撩妹属性。
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硬撩致死的案例似乎更多。我们觉得,里面少不得有各种自媒体的推波助澜。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甭看了,上面的所有内容就是标题党,全部都是介绍威士忌产区啊,种类啊,怎么喝啊这些基本知识 。
拿这些干巴巴的资料去撩,你是不是傻?
别急着否认,现实生活中真有憨包信了这些标题党的邪,妄图通过背诵威士忌知识来把妹的。编辑部妹子就遇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工作了一天之后在酒吧里喝两杯解解乏,突然有个男的冒出来尬聊——“你知道吗?威士忌有两种写法,一个是whisky一个是whiskey”(再配上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那一瞬间,妹子仿佛看见孔乙己在世,对她叨叨:“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吗”?
各大威士忌品牌花了十多年试图摆脱“老”,“白”,“男”,"迂"标签,拥抱年轻化和多样化的努力,往往被各种莫须有的“威士忌撩妹法”毁于一旦。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在这里,作为专注威士忌多年的烈酒媒体,我们要真诚的对那些试图用威士忌撩妹的朋友说一句——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招数,慎用!除非你能100%确认对面的妹子也是威士忌粉。
否则,这就跟宅男相亲聊手办,追星girl安利爱豆,叔叔伯伯尬聊国际局势一样,与其说是撩,更像是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从倾听者的角度而言,只能让人感到厌烦,把本来就对威士忌不感兴趣的人推得更远。用这种方式成功“撩”来的,更大几率是酒托……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况且……其实哪是威士忌撩妹啊,我们主要还是看脸
“国产威士忌”:
last but not least。
“国产威士忌”是个伪命题吗?
是也不是。
台湾的噶玛兰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崭露头角。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大陆这边,也有很多威士忌爱好者搭建实验室,购置酒桶和蒸馏设备,尝试非商业性质的威士忌酿制。
这些实至名归的“国产威士忌”是令人欣喜的成就,但同时,也仅仅是“小众圈子里的狂欢”。
更多人提起“国产威士忌”会想到什么呢?
“碰瓷”是跳进我脑袋的第一个词儿,在浏览器里输入“国产威士忌”,立刻跳出一大波……从酒瓶到酒标,全部碰瓷各大知名酒厂的“碰瓷酒”。
有碰瓷杰克丹尼的: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这个打码打的多有求生欲啊
碰瓷百龄坛的: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几年前在国内火的haig club也逃不过被模仿的命运: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这些所谓的国产威士忌,基本十多二十块甚至几块钱一瓶,大多自我定位为“酒吧充场酒”(好像我们的读者里有从事酒吧经营的,你们见过这些玩意儿吗?)
至于这些酒是怎么来的,就拿上面这个仿haig club的碰瓷酒来说吧,光是产地信息就有俩。暂且理解成英国进口原酒在国内装瓶吧?不过就我们所知,苏格兰是不允许对外出售原桶酒以及异地装瓶的,so…🤷♀️。
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酒,包你天天都过愚人节!怎么说呢,现在国内这样的“低端碰瓷酒”横行,和国内相关法规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
原料从哪来?陈年多久?橡木桶什么要求?售卖标准是什么?统统没有!反正就按着食品标准来判断呗,只要喝不死人,就能堂而皇之的在各种正规渠道销售。
我们前不久在糖酒会上实地考察,还碰到过用纯香精勾兑出来的国产威士忌呢!但人家就是能通过食品检验,就是在国内合法的,你能咋整?(等有机会,可以和大家深度扒一扒这些“国产威士忌”和“国产洋酒”)
碰瓷酒的横行,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喝酒的人分化成“正牌威士忌爱好者”和“喝便宜洋酒买醉的人”。看似是两个没有交集的群体,但后者的数量永远比前者多得多,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威士忌的国内生存空间被挤压殆尽。
其实各位“国产威士忌”厂商们,就算没有设备没有原材料,也完全可以先从IB做起,慢慢积累经验以及口碑。
可惜正路始终不如造假山寨来钱快,假酒卖的就是个一锤子买卖,至于透支未来,谁管它呢!
看到售价三十块的OEM,我彻底无语了国内的威士忌文化到底还是在最初的积累期。大多数的爱好者们,无论是初入还是精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圈子变得更加繁荣。
但是林子越大,傻鸟也越多。
在这里,真的想劝告各位闻风而动的投机分子们——涸泽而渔对谁都没有好处,拜托各位“大佬”们,就算不帮忙,也别再给威士忌添乱了,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