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浅谈“诺奖”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12人  Unicorn_pursuer

    本次诺贝尔奖项名单已经在网上公布,此前国人预测的最有希望获奖的两位中国人并不在名单之内。国人一片唏嘘与失望,沮丧,难受与压抑的心情充斥在大多数国人的心中。这种所谓的国际名誉在国人眼中是向其他国家展示实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国人对名利的过重看中,造成社会中一批急功近利,浮躁不安分的心理。甚至舆论导向着对祖国的失望的消极情绪,还有一种崇洋媚外,过度羡慕别国而否定自己国家的自卑心理。对待诺贝尔奖奖项,国人应该本着一种正当的心态,,国家有人获奖就应该欢呼自豪,没人获奖也没啥,鼓励并且积极肯定为中国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有向世界证明的机会。更多的是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默默地失败多次但仍坚持梦想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小小的成绩,但是为人所不知。所以,请国人淡看名利,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有些事情,努力的次数多了,看的淡了,一切就那么水到渠成了。即言之,一个国家已经足够强大与繁荣了,那么必然不缺获得诺贝尔奖的国人。

    在国内,一提到科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往往是诺贝尔奖,发表文章,学术腐败。姑且不说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反映出了国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价值观发生了怎样的嬗变,单单就这其中的逻辑关系而言,就十分值得质疑。我们在谈论诺贝尔奖和科学的关系时,往往会犯一种典型逻辑错误,就是无关因果,即把两者的相关性等同于必然性和因果联系,这样就导致了为什么在书店竟然能看到“中国什么时候能诞生诺贝尔奖”这样无厘头的书;更有一些科学家(比如结发妻子刚死就娶了个比自己小54岁的那位),谈及这个话题时总是义正言辞的说,只有当中国的科学真正发达,涌现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自主创新能力广泛提高,那样中国能出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但是每当这些话被抬出来,我总要想,恰恰就是你小学生一样的心智和品貌给了你的论断以最强烈的反驳。1930年发现了拉曼散射效应及拉曼光谱的印度籍物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30年代的印度是一个贫穷、愚昧而落后的国家,偶尔的一个诺贝尔,只能说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当时那时更青睐和赏识一个肯为欧洲人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做殖民地和奴才的国家及其国民。即便到现在,印度也不是一个物理科学的强国。所以说,偶尔一个诺贝尔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认为获诺贝尔代表了科研实力的提高,这是一种典型的差异范围草率推广。

    把诺贝尔神圣化,让他成为科学水平的化身,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对的。这种舆论误导了国人,使国民无法用一种正常的心态对待,接受国人没有获得奖项的事实的同时,否定中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这种病态的心理使国人失去了民族自豪感和身处中国当代社会的自豪感与喜悦感。而国人不应该仅仅让一个奖项的得失就主导自己的思维,而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个事情,并且在伤心的那一刹那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产生积极的情绪,塑造优秀自我,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希望这样的时间会比较快地到来,那时将无法用历数几个杂志的论文发表情况来观测中国科学的进步:或者因为论文数量多得难以计算、或者因为研究水平用杂志名称或论文篇数来计算就如海水用斗量一般。”希望国人的心态如大海一样宽广包容诺贝尔奖祖国缺少的事实,同时,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向外传达一种国人的理性与豁达。

(文/韩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