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夕

2021-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沧浪先生

聚齐三四友,点上半桌菜。

明日奔东西,且吃且感怀。

长夜即将至,天明已可待。

老话言水饺,不吃耳冻坏。

冬至吃饺子是多年来我们东北人的传统(或者别的地区也有这个传统),但是冬至那天我要出野外上一线去监工,想象就不会有机会吃上水饺了。所以特地请了几个朋友,大家一起提前过一下冬至。

话说,为什么要吃饺子,我知道的原因是来自老一辈的谆谆教诲:冬至不吃饺子,数九冻坏耳朵。

讲真,我是不太明白,吃饺子为什么能够防止最冷的天气里冻坏的多,因为在我的认知里,饺子除了好吃以外,并没有诸如帽子、耳包一类的功能。就算我吃的饺子里脂肪很多,能够储存在我的体内,但我也很难相信那些脂肪会在我的意念下运移到我的耳朵上,在皮下生成一层保护层。

百度之后,我终于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由来。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彼时医圣张仲景辞官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心中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此药名为“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娇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