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作协2019第四次文学讲座纪实

2019-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平静静安安

2019年4月15日上午九时, 包头市青山作协第四次文学讲座在青山区党政大楼小会议室拉开帷幕。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是为了检验一年来的创作成绩,提高交流质量,总结创作规律,巩固创作热情的一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一个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他们不是大师,不是名家,可是他们一样坚守在文学的战线上,为多姿多彩的文学百花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情一份力。

每一个人都是耕耘者,每一个人又都是收获者,他们的收获五彩斑斓,他们的收获情真意切。

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都收获了些什么。

首先分享的是胡明老师。

胡明老师说,一定要带着感情来创作。他曾写了一篇文章《杀猪菜》。杀猪菜是北方农村特有的一道菜,每到冬季,家家户户杀猪,许多写杀猪菜的文章不能说千篇一律,也可以说大同小异,而胡明老师的《杀猪菜》却是他年轻时的一段刻骨铭心经历。因为工作需要他当时接触到了许多贫穷农民的家庭,其中一户农家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却因为贫穷而面临辍学的危险,这个家庭沉浸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胡明老师了解了情况,毅然捐出了三百块钱,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这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啊,这个家庭的主人对胡明老师充满了感激,每到冬季杀猪的时候,就邀请他去吃杀猪菜。这何止是杀猪菜呢,这是一片诚挚感激的心啊!文章从胡明老师的心里流淌出来,带着一份真,一份善,一份美,热血沸腾的感情通过文字的奔流感染了无数的人。

二是带着激情来写。起初,胡明老师工作的地方很偏僻,每次去到单位的时候,常常在老乡家吃饭,一群纯朴的人聚在一起,一碟烂腌菜,一碟花生米,就是他们的下酒菜。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常年累月难得见到一个外面的人,他们在那个封闭的世界循规蹈矩日复一日,他们的酸甜苦辣没人倾听,他们的一声叹息常对着荒野。同时出身农村的胡明老师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酒酣耳热,木讷变得健谈,迟钝变得机灵,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传说,一个个无奈,一个个笑谈……有心酸,有痛苦,有快乐,有家长里短……夜不能寐的胡明老师常披衣下床,连夜把它们诉诸于笔端,一气呵成。一篇篇激情洋溢文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

三是文学的使命感。胡明老师认为悲天悯人的情怀就是文学的使命感。是内化在心里的东西。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在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只有利弊的权衡,风云的际会。胡明老师举了莫言的《蛙》及高海英的《井上井下》做了精彩的诠释。所以,深刻地剖析人性,不伪饰,不造作,求真务实,惩恶扬善是每一个作家终极的使命。

冰儿也做了自己的精彩分享。她把她的日常生活都与写作联系在一起,她参加书友会,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甚至看电视时,每一句精彩的台词,每一个意味深长的段子都能引起她深深的共鸣。她坐着公交车游历包头,包头的大小景点她都留下了她瘦弱的身影。她把游历所得写成散文,小诗……看书丰富了冰儿,写作改变了冰儿,冰儿认真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冯永平着重谈了他的“文学初衷”。冯永平大学学的是理工科。他说他的文学初衷来自于他八岁的女儿。女儿甜美的笑脸,稚嫩的童音常常使他陷入思考当中,除了挣钱养活她,怎么来教育她呢?

他觉得文学是一切的基础。焦虑促使他学习,为了孩子又一次拿起了笔。他从2017年起,带着女儿一起参加了最美书友会,读书写作分享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和女儿。

而他自己从2018年到现在,写了50多篇文章,15万字。有小说,诗歌,散文等。诗歌以诗歌鉴赏为主,散文大都是书评和读书感受,另外还有游记类,纪实类等等。

冯永平的文章厚重宽泛,思维缜密,条理清晰,非常符合一个理工男的思维习惯,可是他文笔的优美肯定得益于他读过的许多书籍。

他说有些题材要及时写,而有些却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锤炼。期待冯永平在沉淀和锤炼过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周瑞芬刚刚出版了新书《看花临水》,从书名你就能想象得出这是一个多么娴雅多情的女子。

周瑞芬初中时文学才华就初露端倪,当作家就成了她的理想。那时作家是一个很时髦的职业,大家也都在用生命用热血在写作。她的文学梦在单位媒体的支持下一直延续到现在。

她说,写作首先内心要有激情需要流露。有使命感,不吐不快。他写过一篇《过节随想》,过节时莺歌燕舞、夜夜笙歌,狂欢之余,怎样实现内心的平静常常使她陷入深深的思索当中。

二哥在一个18元工资的情况下,省吃俭用一年的时间为家人买了一台90多元的收音机。二哥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成就了她的一篇《二哥与春雷牌收音机》。

初中的一位老师特别有责任心,她就写了一篇文章来记念老师,记念那逝去的青春岁月……

第二、要抓住灵感。当她走过音像店,漫步在步行街,许多歌曲直接撞击心扉,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我们的歌》代表了她此时的心情。

三、岁月留下的东西是值得记录的。人生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感悟。就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一代一代的人在时间的潮流里同行一段是莫大的缘分。上一代的经历或者可以为下一代提供一些借鉴。下一代的成长也会为上一代体供一些帮助。周瑞芬说,写作的范围很广,留心处处皆文章。

四、游记。她有一个同学是残疾人。他说,你一定要把你走过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我们看了,就像我们也去过了一样。本着这样的责任,她开始写游记。

她写过《温和温暖的台湾》《北京  北京》《走进天津》《难道美国只是一个传说》……

周瑞芬认为写游记不一定要记录全程,把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写下来,以引起大家心理上的共鸣为上。

最近周瑞芬写了一篇小小说《寂寞》,父亲去世的时候她们的寂寞,孩子上学了母亲的寂寞……可以说,世上处处有寂寞,就看你怎样看待这些寂寞,怎样在寂寞里面找出快乐的影子。而且她的写法比较特殊,通过一只狗的寂寞……期待周瑞芬的这篇小说,愿她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空城说,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积累,积累多了,喷涌而出,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空城说,可能我没有许多要发表的,可是我有许多要写的。非常想把发自内心的,单纯的,以慈悲的心态把它们写下来。余秋雨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也可以说是游记,看了,长知识,长见识。许多的人去了,可是唯有余秋雨能写出来,这或者也是一种“贫穷”,知识上的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冯骥才先生的书,驾驭文字的能力,文章的境界美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正是这样,读起来才特别的受益……

空城认为一定要多读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如何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认真思考的的。

蛇录老师说,阅读写作是很好的爱好。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时间的积淀。世界充斥了真善美假恶丑,把好的东西写出来,反应人性的真善美,是每一个文字爱好者的责任。

他认为当今媒体繁多,信息泛滥,好读书的同时也一定要读好书。

梁吉安女士也是一个工科生。她从2017年母亲病逝开始写作,以记念她老人家。

梁吉安也曾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认为“给她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可是,屡次地受挫,让她走了很多的弯路。

教育孩子总想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方式,婚姻里面有许多事不会表达。不会处理的生活成了一团浆糊。

也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她开始写文章,锻炼自己学会跟着感觉走。有人说空灵是说诗的,文章就不可以。她觉得不然,她要把自己的文章写得空灵优美,寓意深远。

她说,责任就是情怀,她对她的每一篇文章负责,包括标点符号,她的生活有过很多的伤痕,可是她不愿意哭哭啼啼,幽幽怨怨。她说,人老了,没有美丽的容颜了,那就可爱一点吧。

理工科的严谨和小女子的柔美在梁吉安身上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曲小红老师做了《写作读书与旅行》的主旨演讲。

曲老师说,她的写作没有太多的理由,只是缘于喜欢。

上高中时,在学业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写了一首小诗,前四句是这样的:

在这肩上挎着书包的时候

老师每天送我珍贵的礼物

一样是对号给我鼓舞

一样是错号催我进步

这首小诗发表在校刊上,也是她写作过程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这里面有感恩,有激励,有奋进。

她从售货员做起,偶尔写些豆腐块的文章。后来先后在党务行政上工作过,最后在办公室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后又得到返聘。她从2016年退休的前一年为了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开始正式写作。直到现在,每一天都想把自己的生活复制下来,当然这种复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希望深情地再现。

她和时间赛跑,跟时间抗争,在黑暗又光明的文字丛林里穿行。

2015年春节,她除了走亲访友,半个月写了上万字的文章。她像带着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拜访一位先生一样,请教了一位老师,老师稍加把脉之后,推荐给了《鹿鸣》杂志。

2016年春节,一个老师打来电话,让她去听音乐会,她原来认为,她对音乐一窍不通,怕听不懂,可是听着听着,她听出感觉来了,写了《交响之花绽放在鹿城》《聆听贝多芬》两篇文章。

她也是固阳人,固阳人过年的《压粉条》获得了电力系统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奖了又想把获奖经历写出来。

曲老师参加过几次文学培训,她认为不会因为培训水平会有所提高,可是培训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

她不是为了写而写,而是一种盘点,生活的盘点,感情的盘点。

小说的构思特别难,可是一旦写开来,就特别的爽,散文铺展开来也会成为一篇很美的小说。

曲老师走到哪儿写到哪儿,不辞辛苦,曾和她们电力系统的创作者们走遍祖国的北疆,写出了《点亮北疆》《东风送暖春满园》等报告文学。

对于她来说,读书是奢侈的事。白天没时间,晚上视力又不行了。可是有了以上的经历加上各个协会及专业人士的交流,能看进去书了。她穿越一层层迷雾,叩响红楼的门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红楼人事物景在她的眼里展现了《我读〈红楼梦〉的三重境界》。

又一年过节的时候,她和几位老师去了美丽的贝加尔湖。仅仅是令人陶醉的景色就写了一万多字,可是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历史的悠久却令她无法下笔。她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于是听了冯骥才先生的《聆听俄罗斯》,看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俄罗斯作品,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

《白鹿原》《静静的顿河》等小说都有着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只有懂得了历史,才能真正地理解小说,反过来,看懂了小说,也能学到一定的历史知识,加深自己的文化积淀,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相信随着阅历的加深,知识的厚重,曲老师的《贝加尔湖游记》必会以更加的丰满厚重的风采问世。

想象是一个作家的最高境界,还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情怀。这样,思想感情就像一根丝线能把许多的闪光的人事物联系起来,落实在文字上。当然,也要舍弃不舍的,这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功底。

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反映的不是风景,而是他记挂民生,忧国忧民的表现,所以阅读写作不能停留在表面,风景是为了思想感情服务的。

一篇好文章要有三真,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从2015年至今,也写了不少的影评,画评,摄影评,书评……结识了许多文艺界的老师朋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灼照着自己的灵魂。

读书写作就像绣一幅十字绣,只有耐心坚持才能成就五彩斑斓的壮丽画卷。

曲小红老师以《礼物》的后四句结束了她的精彩分享:

错号像大海中指路的航标

对号像知识的海浪滔滔

错号是老师眼中的血丝

对号是我收获智慧的镰刀。

曲老师是执着的,执着于文学的魅力;曲老师是感恩的,感恩于师长的付出;曲老师是认真的,认真于人生的真谛!

最后,王吉祥老师做了精彩的总结发言。王老师非常赞同这样一种沙龙式的文学研讨方式,对每一个人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他说,每一个人都是有感触的,都是有感而发。在说出自己心里话的同时倾听了别人的感言,有一种相互的丰富,相互的指引。

王老师青少年时期,不仅物质匮乏,而且无书可读。世事的艰难让他养成了感恩、珍惜、爱思考的习惯。

他认为作为一个写作者尤其要多思考,为什么食品污染这么严重?为什么国产品的质量上不去?为什么会出现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种现象?

在思考中要对社会有种反思。把反思反映到作品中来。因为文化和制度是息息相关的。

分享会结束了,这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将陪伴大家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祝福每一个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