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非暴力沟通》随记

2021-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妍睿

沟通很重要,但是沟通的方式尤其重要,往往决定了此次沟通能否达成预期的目标,取得双方都想要的效果。

说到沟通方式,我自己的理解是,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场景、开端、语气、用词、沟通人的情绪状态等。它们综合在一起决定沟通效果。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或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沟通,哪怕只是朋友同事之间的闲聊,也是沟通的一种,传递着此次的观念。

但是我们对于不同类型的沟通,所持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要去参加正经的商务谈判,或者是与领导就某一项工作进行梳理沟通,你肯定会事前就做好充分的相关准备。在沟通的过程中,你也会随时随地斟酌你的语气、用词、情绪等。

可如果是放在日常小事呢?比如下面这些场景:你忙了一天下班回家,看到老公正葛优躺在沙发上打游戏,而厨房里还冷冷清清,等着你来买菜做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或者老人在你耳边唠叨,觉得你不该给孩子那么多束缚和规矩,你会怎么样回应他们呢?

不外乎就是两种情形。要么你很烦躁,语气不善,激烈的言辞脱口而出。要么你深呼吸了一口气,忍住不耐,轻言细语地说出你的想法。

很明显,以上两种不同的反应肯定会造成不同的局面。这其中就涉及到暴力与非暴力沟通的区别。

《非暴力沟通》里面首先定义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暴力”。通常意义上,我们以为使用了武力,才叫暴力。其实不然,还有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暴力”。比如,言语的打击,嘲讽、辱骂、刻意的疏远等。

那与之对应的非暴力沟通,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这些不合理的方式,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来实现最终的沟通目标。这也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

引用书中一个例子:一位母亲看到被儿子乱扔的袜子,有些闹心,她就可以这样表达自己:“亲爱的儿子,看到咖啡桌下和电视机旁的几只袜子(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里(请求)?”

特别注意的是,在观察部分,我们只需要阐述你看到的客观事实,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评判。你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比如,上面这个妈妈看到被儿子乱丢的袜子,她就仅仅阐述她看到的情形。而不是这样说:“你又把袜子乱扔,你真是太不讲卫生了,太懒了。”不讲卫生,太懒,就是评价。

因为你的评价可能时常太准确的。因为儿子可能因为特殊的原因只是想把袜子暂时放在那里,等会儿马上就处理掉。而你这样评价,就是对他这个行为的绝对否定。

说来也是很幸运,我在日常的沟通中,也正朝非暴力沟通的方向靠拢,而且确实能看到显著的效果。但我此前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我后来回想自己为什么能用这种方式呢,其实就是一条:真实。

我真实地说出我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说出我的感受和情绪,真实地说出我想要什么,想让你怎么做。

当然,在真实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时候,语气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先把心态调整平和,再说话。

我后来也进一步思考,这实质上也就是敢于示弱,敢于显露出自己的不足,胆怯和无助。

这一点,尤其在成年人身上,很难看到真切的一面。因为我们习惯了伪装和自我保护,不会轻易就将自己袒露出来,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其实,完全不必考虑那么多。你所顾虑的,别人一定也会有,没有哪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高级,更高不可攀。

真诚一点,平和一点,坦率一点,周边的人事都是能感受到你这份能量的,随之而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于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