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陪伴的意义是什么?
五一假期的时候跟家人一起去了步行街。
还没出门的时候没感觉到外面的人到底有多么拥挤,直到在公交车上塞了两个多小时才后悔当天不应该出门。
这一次的经历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也算是一次教训。
当天虽然回到家很晚了,而且本来想做的事情一见都没有完成,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陪伴。
跟家人一起经历塞车,经历比沙丁鱼罐头还要拥挤的地铁……
某天晚上只有我和奶奶在家,为了不让奶奶感到无聊,我提议一起做茶包。
因为奶奶既不会玩手机也不喜欢看电视,我总想给她找点事情做,不希望老人家从吃完饭就啥事不干坐着发呆。
原本做茶包这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可以用来写作和运动,可用来陪伴她并不后悔。
当时我有了一个心的感悟,有时候时间不一定要很有价值,因为对老人的陪伴再多也是不嫌多的。
我们都知道老人家总有走完人生的那一天,只是那一天或早或晚,或许会很突然。
有句话总说:时间是宝贵的。
用宝贵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其实并不算是浪费时间的一种方式。
有的人很舍得给家人买贵的东西,想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生活,可是我想说的是,比起舍得花钱,愿意花时间去付出去陪伴是更加难得的事。
当初我也后悔过浪费了几天时间,假期前都想好了到时候该怎么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做一些平日里由于没时间而堆积起来的小事。
回顾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时才发现其实什么都没做成,最大的成就也许就是陪伴,比平常花更多的时间在家人身上。
陪着家人一起出去玩,然后还陪了奶奶一起拨核桃、做茶包,暂时放下手里该做的事情,只享受于当下。
只有我跟奶奶带在一起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温馨,嘴里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闲话,不忘忙碌着手上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随着老人家年纪越来越大,这种可以一起度过的时光可能会越来越少。
我不由反思,平时的时候是否对老人的关心还是不够?
当代社会有很多老人都跟上了年轻人的步伐,会玩手机、刷抖音,甚至网购的时候比年轻人还要擅长货比三家。
可奶奶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种田的,后来才来到大城市里带孙子,连使用老人机都费劲,如果说别的老人喜欢下棋、种花是一种兴趣爱好,她压根儿不感兴趣,只是偶尔会做点针线活,修补一下旧衣服。
她时常坐在阳台发呆,看着楼下的景色,每天也会去公园散散步,做好一日三餐算是一天当中最大的事。
我觉得人不能闲着,因为一旦闲下来了,就会在安逸当中不愿意走出来。 所以那天跟奶奶一起剥核桃,然后晚上叫她一起制作茶包,为的就是将她从无所事事当中揪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她还做得不够熟练,可很快的,做了三四个之后就渐渐熟练起来。
与其让他随便找个地方坐着发呆,不如培养一下动手能力,希望能预防老人痴呆的发生吧!
陪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小的时候,面对每天都能见到的奶奶和父母,总觉得太过平常。
可当去了学校要住宿的时候,一周才见他们两天,这就忽然觉得分外亲切。
到了如今出来工作了,跟他们见面的时间就更少。
即使有时候家人会发脾气,我还是会耐心的包容这些不足的地方,尽量不伤和气。
只有当你感受到了珍惜的滋味,才会感恩每次还能见到健康的他们。
我很感恩老人家的身体没有什么大毛病,只是年纪渐长脑子饭点胡涂,记忆力变得很差。
这是每个人老去的时候都会发生的事,是很难改变的。
我们不能嫌弃老人家记忆力差,说她这儿说她那儿做的不够好。
总有一天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到那时,成了那个被嫌弃的人,心里该多不好受啊。
也许陪伴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普通平凡的小事中感触着就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