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聆听那些事
今天想写写关于聆听的那些事。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景象是大家都想方设法表达自己,或是引起关注,或是寻找自信,或是锻炼自己,或是交流需要.......
在开会的时候,一个同事没说完,另一个同事就赶忙打断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在家庭中,孩子想要告诉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他思考了什么,你却立马打断他,你有没有完成作业,你快去洗手来吃饭;在朋友间,她说自己最近的苦闷,我们立马就会充当军师,给她出谋划策;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想要急切的告诉对方我的开心与失落,快乐与烦闷,却没注意对方可能正在焦头烂额。
在学习各种沟通技巧的时候,我们都会被告知聆听与表达同样重要,可是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聆听么?我们真的是在用心聆听,而不是在做聆听的动作么?当对方跟你对话的时候,自己的思绪是在当下,还是在想着需要完成的工作,待办清单,中午吃什么等等呢?在听对方表达的时候,我们会不会立马脑子里就会蹦出某个念头,你说的这个好遇到过,我觉得你这样做不对blablabla.....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聆听呢?
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能够安静的,不带任何个人成见或某种观点的状态去听。
有朋友说,他发现工作中有同事只听自己愿意听的或者和他的观点的相符的那部分,其他的就直接忽略掉,当问题出现了还会指责别人之前没说过这个问题,这种就是选择性的聆听。这种事情是时常发生的,我们的大脑似乎也更喜欢这种经过筛选信息输入,毕竟我们可不喜欢总是听到和自己意见相左或者完全超出自己的认知的说法,那样真的不一定是一个愉悦的过程。
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若是能一边聆听,一边觉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而不形成特定的思想模式,那么内在的扰动或许能够止息下来。”
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听得过程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那样我们才可能与对方产生共鸣,而当自己是心不在焉的听的时候也可以轻易被对方察觉。
前几天我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家里人在跟我说着他对于某件事的见解和看法,虽然我知道那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但是因为我当时手里一直拿着手机在滑动,虽然我并没有看手机上的什么内容,但是对方很快就察觉出来了, 就发生以下的对话:
问:你有没有在听我说啊?
我说:有啊,我在听你呢,你不是说到xxx处了么,然后呢?“
可是这个时候对方却很失落,来了一句:”算了,我不想跟你说了,你压根没认真在听。“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时候,无论我怎么努力,对方也不愿意再提起之前的话题,而是转移了话题。
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主动道歉,如果不这么做可能会出现的一个情景是,虽然对方并没有责怪我太多,但是可能那个有趣的话题以后都很少再会提及,设置可能会影响以后得沟通,因为曾经的记忆力那可不是一个愉快的谈话。人就是这样的复杂,很多时候不会直接说开心与不开心,但是记忆里面会把它打上标签,如果类似的事情短时间内重复出现,估计就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了。
在聆听过程中,我会发现我们经常更愿意去聆听那些职位更高,社会地位更高的人,更成功,更有名的人,而那些可能认知没有自己多,赚钱没自己多,或者处于弱势的人,很多时候是不愿意去倾听的,例如:我们的家人,爱人,孩子,社会上贫苦的人……而很多问题往往是出在这些人身上。 我们也会想,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听,那是不是可以花点时间去聆听对我们人生幸福很重要的那些人的想法呢?比如,父母,孩子,爱人,知己,合作伙伴……
越来越发现,用心聆听有的时候比BLABLABLA的说更加锻炼一个人。因为这个时候,你必须要忍住不去插嘴,不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不做指挥官,不去反驳。
有的时候所谓的精神交流就是你有没有用你全部的精神去倾听对方并让对方感知到你在听。千万别误以为神交就是双方不说话,一个眼神通晓对方全部心意,你想太多了,那个是科幻片,普通人目前的意识交流还没达到这种能力。
当然了,倾听不是说你完全不说话,而是可以说一些开放性的词语,不带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时候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气词。让对方知道你在认真听。 有没有尝试过,跟一个人对话,不发表自己任何观点,只是认真的听他在说什么呢?这时候也许你会发现,原来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也能口若悬河,一个平时只会附和的人,也能有独立见解,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独一无二,璀璨夺目。
如果自己是一个喜欢说的人,那么安静下来去听一下;如果自己是一个喜欢听的人,也尝试给别人听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