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荐一本书 || 第2379天

积硅步,至千里,日复一日,静待花开~
--------------------------------------
我们总是太多概念、太多预设、太多追随、太多知识、太多传闻,而舍弃了本来最值得珍惜的耳目直觉和具体细节,结果,哪儿都走到了,却走得那么空洞,那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书朋捡话】
--------------------------------------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379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荐的这本书是:
《最后一人》
作者:[韩] 金息
1974 年生于韩国蔚山,毕业于大田大学社会福利系。
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时,金息说:“我想通过这部小说警示人们——能够为曾经的受害经历做证的奶奶们就要凋零殆尽了。这是文学的道义所在。”
首先是本书的内容简介:
七十年过去了,她从未真正入睡。身体睡着的时候,灵魂却醒着;灵魂睡着的时候,身体却醒着。犹如游荡在回忆里的孤魂野鬼。
她记得门牌上流水般的陌生名字,以及朝着那些名字扑过来的身体。
她记得女孩们用力呼出的佛头花,还有像煤球一样乌黑发亮的鲜血......
裂成碎片的记忆清晰如昨 ,她却唯独想不起自己是谁。
“幸存者”的身份如同沉重的诅咒。她奋力地逃离家乡,逃离人群,逃离自己。可恐惧和羞耻始终穷追不舍,吞噬掉她所有的欢笑与眼泪,斩断她与世间的全部联系。为何自己不能像别人一样堂堂正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回来是罪过吗?哪怕是从地狱里。看着电视上播放着“幸存者仅剩最后一人”的消息,她低声喃喃着:
——不,这里还有一个人。
她想把一切都说出来,然后再死去。
接下来看书评:
①
对于这样一个题材,尴尬的还是这么一种处理方式,既无法做到资料厚重的事实还原(天然有巨大的难度),又难以放开手脚让文字的力量去构筑想象(似乎总觉得有失尊重),然后就介于两方不讨好的境地。最后只能是又一次社会意义大于文化意义的尝试
②
似乎有一种矛盾,写了略显轻浮,不写又会被遗忘。所以,不管怎么说,还是写下来比不写的要好太多了。受害者的心灵无可想象,令人感动的是作者的虔诚。
③
完全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上给到中国的耻辱,中国女性的耻辱。原来,可以没有人性到这样;原来,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人可以不是人。 我特别不能忍受,文中还把他们叫做“军人”,畜生都不如的东西,怎么配得上那两个字呢? “面对那些企图否定和抹杀历史的势力,活着的受害者至今仍要不断回忆和证明自己那些痛苦的记忆。”愿逝者安息
关于这本书,就介绍到这儿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한명
【ISBN号】978-7-5125-1542-0
【中图法分类号】I312.645
【主题词】长篇小说
我们,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