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聪明好?还是努力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爸爸妈妈对孩子有这样的夸赞,比如 “你好漂亮”,“你好聪明”,“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的表现真不错” 等等。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夸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很短,只有区区一个词。假如我们换一个问题,让每位爸妈说一说自己孩子的缺点,恐怕你也能猜到,一片黑板都写不下来。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往往非常吝惜自己的语言,经常一笔带过,仿佛这些话可有可无,很不重要的样子。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为什么要夸孩子呢?爸爸妈妈夸孩子的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 表达爸爸妈妈自己的感受。
② 激励孩子,比如让孩子更自信,更快乐,更积极上进。
③ 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会被夸,从而增加好行为出现的概率。
④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有些父母认为夸奖孩子是一个让双方心灵都获得滋养的方式。
成就动机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成就动机的概念,我们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简单理解(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在2岁以前,孩子处于享受掌控的过程。比如,很小的孩子就知道通过哭声来控制父母,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食物或安慰。等到孩子2岁了,就会开始寻求外界的赞许。这个时候的孩子,哪怕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会告诉爸爸妈妈,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等孩子再大一点,就会对事情产生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比如,孩子认为这件事情是好的,那件东西不好,这就是孩子的标准应用期。
孩子的成就动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以下三个因素会影响到孩子的成就动机:
1. 儿童的依赖质量。
2. 家庭环境。
3. 父母的教养方式。
关于教养方式,心理学家科胡特有一句名言,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叫做“没有敌意的坚决,没有诱惑的深情”。前半句是讲批评,后半句是讲赞扬和鼓励。
成就归因模型
为了回答“夸孩子聪明还是努力”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引入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成就归因理论模型。成就归因可以简单理解为:当孩子成功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为什么能成功;当孩子失败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按照归因的类型分内部(自身)和外部(环境),稳定和不稳定,我们排列组合一下,可以得出四种归因类型:
1. 内部且稳定:能力归因型
2. 内部但不稳定:努力归因型
3. 外部且稳定:任务难度归因型
4. 外部但不稳定:运气归因型
作为爸爸妈妈的你,可以思考一下,以上4个因素中,你希望孩子成功的时候如何归因呢?失败的时候又如何归因呢?
举例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期末数学考试。如果孩子觉得考的还不错,以上4种不同类型的归因模式下,孩子的心理活动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能力归因型:孩子会很自信,认为自己能力强。
努力归因型:孩子会认为自己努力了,这是自己应得的。
任务难度归因型:孩子会认为这次题目难度小,自己侥幸。
运气归因型:孩子会认为这次走运了,也是侥幸心理。
那么如果孩子觉得没有考好,他的心理活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能力归因型:孩子会很自卑,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努力归因型:孩子会认为自己努力还不够,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任务难度归因型:孩子会推卸责任,认为这次试题出的太难。
运气归因型:孩子会认为自己很倒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外部归因型,而是内部归因型。为什么大部分父母喜欢孩子是内部归因型呢?原因在于,内部因素是可控的。因为可控,所以孩子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成就期望值。
归因类型与自信
大部分爸爸妈妈都希望培养自信的孩子。那么显然,当孩子成功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首先归因于他的能力,其次才是他的努力。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只归因于他的努力,而不是其他。聪明的你一定马上明白,以上我们对孩子的希望,就是我们夸奖孩子的方向。
当孩子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重点夸奖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其他。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不妨夸奖孩子曾经的成功,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努力,从而调整行动。
这样的夸赞,才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建立。聪明的你也一定懂得,这样的夸赞,也当然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用来培养自己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