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吴梅村:至死一诗人
顺治十八年正月,二十出头的顺治去世,康熙继位。当年没有改元,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年。
康熙元年以后,吴梅村总算从恶运中走出。
年过半百之人,54岁的吴梅村似乎真了换了运。他总算有了儿子吴暻。康熙二年、三年,再得吴暽、吴暄二子。真的算是老年得子,不容易。犹记得两三年前,顺治十七年前后,他两个女儿先后去世,做父亲的亲自料理后事,那种心情可以想象。他仲女去世已25岁,如今才有了第一个儿子。不得不说,古人确乎因为三妻四妾,所以才能子女成群。
换个角度看,古人寿命多数比较短。现在的人54岁才开始享受,但对吴梅村来说,54岁真的是将近暮年。眼光再放大一点,吴梅村过去的五十多年,经历明清换代兵来将往,真是不太平。
好在随着三个儿子出世,吴梅村反而过上了太平隐居的日子。后面的十年里,政局稳定,清廷进入康熙时代,吴梅村安安心心糊弄孩子,偶尔整理整理文集,做诗倒是明显少了很多。
如此过了十年。到康熙十年时,自感时日无多的吴梅村写下《与子暻疏》,作为留给儿子的书面自述或遗言。这时大儿子才十岁,孩子们都小,说了也不记得,吴梅村用笔写下自己一生,留给孩子以后看。所以真正的后事,也是大人们在料理。这篇遗嘱倒是成为研究了解吴梅村的重要文献,因为是给孩子写的,必然是其真实想法,所叙事件与心情都比较可靠。
同乡顾湄撰《吴梅村先生行状》时说,其遗言中还有一段文字不见于公开印行的《与子暻疏》,“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附近,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作祠堂,忽乞铭于人。”这段话值得认真一看——
僧装,可以理解。对他来说,穿明朝的衣服、还是清朝的衣服?都不合适,穿明装惭愧、穿清装丢人。算了,还是僧装吧。
诗人吴梅村?对头。否则,称明朝的官衔、还是清朝的官衔?不好弄,刻在碑上不好看啊。就诗人吧,他二十多岁开始学诗,到五十岁左右臻于化境。堪称诗史,甚至比杜甫还有史性。
至于祠堂、墓志铭,不好写字、不好评价啊,都算了吧。这也是自然之举。
吴梅村于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去世,享年六十三。其墓至今百度可觅,基本是按照他遗嘱来安排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40351/c76d7c9ca1c4356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