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第七小组练习专题

一诺千金

2024-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山高海远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星辰计划第17期“诺”专题活动。

“一诺千金”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根据百度百科显示,这个成语故事如下: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想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立刻露出厌恶的神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言而无信,何以为言。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信”的重要性,认为“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原则。没有信用,人的言语就失去了意义,而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难以立足于社会。

但是,在生活中,不讲信用之人,还蛮多的。这种人就是脸皮够厚,不知廉耻。比如,拿借钱这件事来说,我就听过很多借钱不还的例子,以前听完总觉得不可思议。就像娱乐八卦一样,以前听说文章出轨,那时新闻多轰动啊,后来听多了艺人出轨的事情,也就麻木了。以前觉得借钱不还,非常可耻。现在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讲信用之人还是有很多。若是借钱给不讲信用的人,到时钱收不回来,就自认倒霉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