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读书笔记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兼谈知识体系的建立

2015-11-25  本文已影响242人  人在旅途_Amber

《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来自于一篇文章。作者观察到学习好的同学总是在试图寻找知识之间的关联,而学习慢的同学往往只是死记硬背。

作者是一个学习达人,10天内拿下线性代数,12个月内自学完成四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网友惊呼到底是怎样的学习方法完成这样的奇迹?作者于是写了这本书,分享他的整体性学习理论。

这本书并不复杂,去掉头尾也就100多页。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做了一个小结,整本书学习理念的精华总结起来,不过就两三页纸。

对于这本书介绍的整体性学习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这本书看一下。书很薄,最多2-3个小时也就看完了。当然,要真正吃透这本书中的理念,并把书中的原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那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

这里只想结合这本书谈一下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建立。随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学科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形成专业壁垒。然而,知识本身是没有疆界的,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各种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关键。

作者的观点是,知识之间是有相互关联的,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建立起高速通道,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和可以使用的,是有效的知识。如何做到这一点?作者提出的三步走的方法是,首先理解知识,其次拓展知识,最后是实践。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观点,网上有不少文章在讨论知识体系的这个问题,包括:

- 如何在阅读中做好笔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豆瓣文章《如何建立读书笔记系统》,《每天接触大量信息,大神是怎么整理笔记的》;

- 如何把碎片化的知识变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虽然你已经碎片化阅读,但也不要自暴自弃》;

- 如何高效的读书并最大程度的吸收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做到过目不忘》这篇文章中介绍,过目不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情绪,情绪越强烈,记忆越牢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别人或者马上付诸实践;

- 如何深入的挖掘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知识,从而把它变成自己的一能力的一部分,《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这篇文章中,有深刻的分析;

- 在记忆方面,作者提出的联想法和挂钩法,与既往看的一本关于记忆的书《You can have  an amazing memory》有颇多的相似之处。

上述的分析和引用,其实也是在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随着联系的不断建立,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将更加深刻,记忆也更牢固。

不少人曾问,花一大笔钱去读MBA,是否值得?对此的看法是,MBA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给你一个知识体系。教授利用现有的知识,帮你在头脑里搭建了一个书架的雏形,接下来的工作是你自己的:你如何利用这个书架的雏形,根据自身需要和知识特点,把它改造成一个适合自己的书架;如何把自己积累多年的碎片知识以及经验,分门别类的放置进书架,并建立起书目索引和相互关联,从而使之成为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个人知识库。

这些工作只能自己来做,教授和同学帮不上太多。比方说,我从事医药行业,适合我的书架/知识体系除了常规的阅读、思考、电视剧/美剧、生活等以外,还包括医学、药物、医疗器械,再往下细分到二级或者三级目录,包括法规、试验、市场、媒体等。这其中每一个目录下的具体知识和知识点,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和阅读来进行填充。相信每个人的知识体系都不一样,根据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各有侧重。

引用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不会真正了解它。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通过联系,将想法内化于心,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直至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