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新城小学叶斐妃

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读《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有感2稿

7月24日,我读完上海市闵行区教育测评与研究中心陆燕琴老师的《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文,并写下第1稿,提了很多读不懂不理解的概念与问题。昨天(7月27日),陆老师对其中的4个概念进行了详细解答,我读后明晰了很多,又对文章进行了认真阅读,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体会。接下来,我将从新理解新收获和班级文化的新认识两个方面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

41.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一、新理解新收获

首先,分享陆老师对“还原论”、“自组织”、“全息渗透”、“复杂性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四个概念的回答。

  1.还原论:现象可由更深层而且简单的众多部分叠加而成,不考虑有量变到质变,把班级文化建设理解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部分及功能的线性叠加,不相信,各部分会发生转变,从而部分与部分之间也会产生影响,与还原论相对的是整体。

2.自组织:在没有外部指定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班级自组织建设指班级的组织、制度、文化,以及活动之间能自主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从而发挥班级整体的育人功能,客显班级文化个性。

3.全息渗透:文化无处不在,班级文化的存在与班级生活全息同一,文中是指班级文化渗透的广度、深度、以及日常性、无痕化。

4.复杂性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在我的理解包括行文中,复杂科学独有的方法论是指整体论(在班级形象设计的细微处体现班级文化的整体描述);关系论(或指协同论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的组织建设,活动的推进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这也是我提出在班级自组织建设中完成班级文化的纵横融贯的方法论基础);不确定性: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遭遇很多不确定性——“冻结的偶然事件”,班主任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环境施加影响。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主体自身的复杂性——科学复杂的思维品质,整体融通的组织策划能力,文化建设的敏感和自觉。

41.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41.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其次,分享反复阅读陆老师的回复以及再次阅读原文后,我的三点新理解:

一是《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视角是新鲜而独特的。就如文中所言,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大都依据还原论思想,而本文超越了还原论的局限,以复杂性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去关照班级文化的建构问题。这样的研究视角帮助我们在复杂中系统地看待班级文化建设,重新审视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及教育价值。我想这就是“新基础教育”论的魅力与独特所在——跳出固有的认知和僵化的概念,重新审视与追问,全新架构,整体研究,实现文化的育人作用。

二是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全息渗透于班级生活的各个方面。前半句话是摘要的第一句话,后半句是正文第三句。班级文化不应该是割裂出来的,子系统之间也不是自成体系的,而应该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如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标识、班级班歌等都应该是依托班级的整体文化,都是围绕一个班级整体文化或班级目标或班级特点展开的。反观自己工作以来所带的三个班,班级文化要素各个部分之间都是自成一家,甚至有些是互不关联的。如果我将班级形象设计的各个细微之处都精心安排,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一步一步参与构想、规划、设计、讨论、实施,这样的班级文化定是深入人心的。然后再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以文化为导向,落实班级形象,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与学生生命成长融合在一起了。

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自组织”,前提是“规则”。班级文化建设只是班级建设的一小部分,我觉得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班级的组织、制度、文化,以及活动之间能自主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从而发挥班级整体的育人功能,客显班级文化个性。而我觉得这一前提是规则,而规则是在慢慢的班级生活中,在民主的氛围下渐渐形成的。“自组织”的班级状态,不就是我一直努力追求实现的吗?

二、对“班级文化”的新认识

具体而言,班级建设的任务主要有组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内含显形与隐形的)和系列班级活动建设,主要指与学生成长需要相结合的班级活动的系列策划与实际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综合性的工作,也是学生班级日常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它有多层结构。最显性的层面是教室环境布置,最隐性的是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处于中间的层面是班级的制度、学习成绩、各项比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出不同班级在学校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学生对现实地位的接纳程度和改变的追求等。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形象的建立群体个性的追求,实质是班级共有价值观的体现。[1]可见,班级文化是一个大概念,这和我以前对班级文化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在我的认识中,还停留在班级文化的显性认识上,其实不然,班级文化可以体现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涵盖班级的方方面面。读到这里,我觉得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一个班的整体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叶澜教授将“独立性”、“凝聚力”、“创新活力”和“竞争实力”作为形成班级文化的几个指标。在《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文中,陆老师借助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案例的剖析,突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自组织性和动态生成性。

反复阅读后,我对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有了几点全新的认识。

1、复杂性

每一个学期,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布置教室,在墙上粘贴班名、班级公约、班级口号等,也会粘贴优秀作品、小队评比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外显的布置相对简单,并且自成体系。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2]我首先应树立的是科学复杂的思维品质,在复杂科学的场域下看待班级文化。

2、综合性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综合实力的表现,它不仅包括教室环境布置,班级的制度、学习成绩、各项比赛获奖等方面,还包括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班级文化可以反应出班级在学校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学生对现实地位的接纳程度和改变的追求等。因此,班级文化是综合性的。

3、重要性

无论是对于一个班级的发展,还是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更或者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班级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对于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通过此次阅读陆老师的文章获得的。

4、生成性

班级形象设计需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的地更换;但是可以根据年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做一些动态的调整。[3]班级系列活动是最能培育班级学生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的过程,只有将班级文化的核心追求,嫁接到班级的每一项活动,才能逐渐强化班级文化,并真正让文化产生教育力量,影响学生的发展。[4]因此,班级文化极具生成性的特点,这样的生成性来自于活动过程中人、事、物等各种因素的发展。

感谢陆老师带给我们这么美好的文章,让我收获了这么多,努力理解文中的最后一段话: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代表着班级个性,不可简单复制,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班级文化不只是静态的外显的简单呈现,而是充满着理性思考和情感共鸣的创生过程,充盈着成长的力量,是在科学创造——实践体悟——新质生成——循环再造的往复中优雅落地、美丽生根的。[5]

感谢这一次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我重新认识了“班级文化”。我将带领着我的孩子们一起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世界……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16.

[2][3][4][5]陆燕琴.复杂科学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国教育(J).

41.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41.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41.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41.中国班主任研修院2.0班读后感之六: “班级文化”新认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