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会选择出国留学
文|今夕何夕_奥莉
不知不觉距离上次写文已经过去了两周,果然一旦开学,自己就没有心思写文了。在圣诞节假期结束以后,我的课表变本加厉,被塞得满满当当,每天都是7-8小时的课。晚上回到家的我,就像是一个被榨干劳动力的“工人”,什么都不想干,但是还是要进行一些课后的笔记整理,毕竟全法语教学,课上我没法理解的,都需要靠课下来补上,再加上要备考下个月的英语托福,所以每天还要做着一些英语练习,以及背单词等等。此刻的自己抱着电脑,安安静静地坐在床上写着文,回想过去的这两周,虽累,但感觉心很踏实。
“忙碌是治疗疑难杂症的一剂良药”。
这句话用在自己身上是再准确不过了,因为它可以让我忘却很多烦恼,一门心思的忙着手头上所有的事情,这样的自己,我又喜欢,又悲哀。因为我发现:自己常常不记得前几天做过什么,或者说,我是在不断重复着一样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开心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是自己特别期待的,就像一汪死水,失去了它原有的活力,而就那么静静的存在。
来简书的这段日子里,认识的一些简友,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羡慕你可以在国外留学,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你们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虽精彩,但是又有谁能理解我们留学生的孤单?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过于“矫情”,后来看了一些其他留学生的文,才发现我们都一样,脆弱而又孤独。而过去的这两年多,一直支撑着我的是:既然选择出来看世界,必然要有所收获,有所得,才能不算白白走了这一遭。
如果你问我:出国留学好吗?我会说:还好吧。我甚至常常会想,如果以后自己有了孩子,我也还是会选择送他出国留学,因为真的很锻炼人,同样也是一个感受全新生活方式的尝试,虽然累,但是我一直觉得“值”。对比英国,法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对我来说,会更喜欢英国和法国的学习感觉,因为相对来说它的模式更加自由,教授们不单单局限于上课更多的是会和学生进行一些探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往往也更为紧密,没有明显的上下级的感觉,而这和国内的研究生模式却大相径庭,它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记得暑假回国实习时,每当有什么问题时,我就会直接跟我的boss提出来,而事后我们同办公室的同事说,你就像一匹散养的马,什么都敢说。
我不是什么都敢说,只是我在确定自己所坚持的东西有价值,或者说,有说服力时,才会提出来,而不是一味的怕得罪boss而畏畏缩缩,这.....大概也是我在国外养成的一种习惯。相比我在国内读研究生的大学舍友,她们常常被自己的“导师”安排了各种工作,甚至暑假都需要留在学校工作,表面说是给自己充电学习,实际上无非是在给导师“赚钱”,做着各种项目。于是我就更加庆幸自己的选择,因为当有空余时间时我可以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在教授的辅导下,进行一些研究,而不是由“导师”来安排我有哪些任务必须完成。此外,我是否能顺利毕业,取决于我的学业成绩和毕业答辩,这些与“导师”都没有太多关联,从这一点来说,国外的学业制度就更加自由。
虽然现在的自己,生活单调到只有学习,但是“宁静以致远”,我希望自己仍能继续努力走好每一步,那样当回国的时候,我能有一份出色的简历,外加还不错的专业能力,从而有资格去选择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得以给爸妈一个幸福晚年。
附一张法国安纳西的照片,很美~很美~希望你们喜欢噢。
安纳西湖(自行拍摄)我是奥莉,一个可爱的小傻子,谢谢你看到这里,这是我的故事,也期待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