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百年之后:“李鸿章”碑文实录
在天津中山公园的北部,有一处碑林,其中四通巨大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就是本世纪初从天津李公祠附近出土的“李鸿章德政碑”和“李鸿章庙碑”等四通石碑。本文 之后,还附有“袁世凯德政碑”照片一张。
下图、中山公园大门, 中山公园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日纬路。免费开放。

1、 太傅文粛毅侯李文忠公庙碑 全文如下:※ 表示此字破损不清,/ 表示换行
燕赵自古以形势雄明以来王宅奠都於此尤为宇内第一重镇 帝京崇隆於西北大海环卫於东南津沽屹峙实为门户咸同以来海禁大开凡外人之商於※/
土与各国使臣之入觐者咸以此为孔道 天子※念根本※地特命※臣移镇天津 朝廷有大兵设大交涉惟直隶首当其衝一切内政外交应兴应革之事/
其倡※亦必自直隶始自非重臣焉能勳在社稷泽在※民隐然※天下望哉若哉 太傅文粛毅侯李文忠公其※幾不负斯任者欤 公之功以平吴始厥后平齐平/
豫平晋冀诸捻※诸方路具在国史最后始镇直隶先后在※※※※※安内辑外王事旁午而 公心血所注尤以弥患无形为务甲午一役海军熸扵倭日论者或/
为 公病然事多掣肘谋实不用天下谅之泊乎庚子之变※※危如累卵群情匈匈朝不虑夕望 公若时雨既 公※※而大局遂定呜呼 公一身 国与民/
待命之身也平日芟大难破大疑不知凡几 公固不自居功而天下后世犹当想望 公之丰采焉虽然 公之功在天下※※能言之若夫主镇畿辅炯照事先凡/
所※※为社稷民生谋百年计者世或容有知之未尽者乎且夫举大事难举大事於※世不为之日尤难 公之始戾北洋也在同治初元当是时天下苟幸太平武/
臣以勋伐相崇侈缙绅达人晏然不知外事 公独毅然排众难冒不韪※※以外患为虑门户已开※※※ 公於是购铁舰成海军器械未※资敌以利 公於/
是设机器局於津沪派员习德国军械技艺五金不※委宝於地 公於是立开平煤矿局漠河金矿局运报※时百※壅海 公於是请修铁路创南北洋电报局商/
业式微利权旁落 公於是设招商轮船局创立公司※赴英贸易於上海试办织布厂此 公三十年统筹全局苦心经营而於直隶见设施之大概也而 公之心/
元有进 公以为人才百事之根本人才未兴不足以※内治外安之策而成自强永固之基乏才之叹屡疏及之以故水师武备方言同文各学堂以次创设凡兹规/
※※未遽如东西各国之完备而创造艰难规模亦既闳廓矣夫人※至不齐也有乡人焉有国人焉有天下人焉乡之人泽及一乡止矣国之人泽及一国止矣至所/
谓天下人者俯仰时局经纬百端天下忧己忧也天下乐己乐也天下荣瘁已一身之荣瘁也大臣固不当如是耶呜呼 公德器巍然行已立身具有本末曾胡以外/
无俦侣矣生平功过世论虽详然谤者不知 公誉者亦未尽知 公也 公之文章经济之已表见于世者固多而抱负之欎而未发者亦不少呜呼盖代之英豪其/
志願固常弥天地寰宇合而无终极也 湖北候补直隶州知州阮※昌书
诰授建威将军记名提督镇守直隶宣化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统领练军马※※※毅勇巴图鲁何乘鳌拜撰
下图、1、太傅文粛毅侯李文忠公庙碑全貌

太傅粛毅侯李文忠公庙碑 何乘鳌 立
(李鸿章颂德碑)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立。位于原天津李公祠内。方首、方座,碑身正面浮雕龙云纹边框。碑文为楷书阴文。由建威将军记名提督镇守直隶宣化等处地方挂印总兵毅勇巴图鲁何乘鳌撰文;候补直隶州知州阮尔昌书丹,是为李鸿章歌功颂德之碑。2003年出土于天津李公祠旧址(现李公祠箭道附近)。
下图、1、碑上部

下图、1、 碑下部

2、李鸿章颂德碑 任永清 立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立。位于原天津李公祠内。方首、方座,碑身正面浮雕绶带花卉纹边框。碑文为楷书阴文。系镇守山东曹州等处地方总兵官尚勇巴图鲁任永清为李鸿章歌功颂德之碑。2003年出土于天津李公祠旧址(现李公祠箭道附近)。
天津李公祠:位于天津河北区天纬路李公祠东箭道、西箭道。现为五十七中校址,主体建筑已被拆毁,仅存附属两个小四合院。
下图、2、李鸿章颂德碑全貌

下图、2、碑文上部

下图、2、 碑文下部

2、李鸿章颂德碑 任永清 立
碑文全文如下: 未加标点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粛毅伯晋一等侯赠太傅李文忠公薨于位 天子诏行省建祠以祀越二年宫保袁公/
徇士民之请复奏请於天津建立专祠得 旨报可又逾年而工成惟公之闳勋伟伐炳著天下横被东西海内外崇拜讴思者岂独/
私海隅一郡哉顾 国家定鼎燕京天津实为股肱郡三口通商以来益为外交之集点我公前后持节垂三十年忠谟大计一皆在津/
时所布设而关系大局常在千万里外食其利福或在数十年后乃叹公之规模宏远而津民之崇拜讴思於勿衰者有由来也近代以/
来士大夫习於忠谨守思不出位之训以奉公守职为贤担荷无人国事乃败坏而不可救中兴用兵曾胡崛起以越境讨贼倡天下是/
为畺臣破除畛域之始自公而范围乃日益扩张其在津也赈灾则兼顾山西河南治河则兼筹河南山东创修铁路以通奉天开金矿/
於黑龙江兴办招商轮船航路展至万里设立电线徧十八行省陆军一援台湾再援朝鲜海军则布防威旅联络东奉为一手外交则/
与外国定盟者六次又争伊犁之约定法越之乱其端绪万千恒人得一二已难公独高掌远蹠兼营而并治之其行事不主故常不拘/
成例甚者排群议冒万难独伸己见而一以利国为归岂与夫姝姝然牵成法拘丈义循守绳尺者可同日而语哉夫本大者荫及远流/
巨者润斯广昔贤行政务持大体不必有豆区衣襦之惠而其既也虽儿童走卒咸有哀思号慕之诚按之於古若诸葛君之扵西川校/
之於今若曾文正之扵江南是也我公之莅津其始也以丰大业之衅其终也以义和拳之乱皆当群情洶惧国步濒危之日而公独能/
艰难支拄解外患使不作奠 宗社使復安出水火之民而登之衽席之上然则谓公之功在天下而恩德独曲逮於津民未尝不可/
也永清为公牙将亲侍近三十年辱公拔识忝窃专阃今者适奉 朝命移镇曹州拜瞻祠宇惕然生念敢举公在津所设施与津民/
之所以感公者被之於石俾后来者有所考览焉/
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四月十五日建
记名提督镇守山东曹州等处地方总兵官尚勇巴图鲁任永清恭纪
(注:/表示换行,※表示此字不可识别)
3、李鸿章颂德碑 袁世凯 立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立。位于原天津李公祠内。方首、方座,碑身正面浮雕龙云纹边框。袁世凯撰并书,碑文为楷书阴文。系袁世凯为李鸿章歌功颂德之碑。碑文清晰,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3年出土于天津李公祠旧址(现李公祠箭道附近)。
下图、李鸿章颂德碑全貌

下图、3、 碑文上部 碑额:皇清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粛毅侯全权大臣李文忠公庙碑

下图、3、碑文下部

3、李鸿章颂德碑 碑文全文如下: 未加标点
李文忠公天津专祠既成世凯疏門於/
朝岁时祭祀如礼公镇畿辅综理内政外交繫天下安危者三十年其内政分民事兵备财政为三端民事如治河赈灾皆岁筹数十万金赈灾则兼顾晋/
豫治河则筹及东豫兵备全师西法先在上海即设局制造军火至津而益扩充之创设各学堂他省皆取法於津修筑各海口台垒沿渤海而东及辽/
海南至黄海而尤注意於海军公常谓海军规模始具即厄扵户部停购船械之议陆军虽练而学堂未广将弁无学不足以当大敌其经画财政则辦/
招商轮船以收已失之利开唐山煤矿以刱未兴之利近筑津榆铁路远开漠河金矿皆时论所排而为/
国家收久远之利者外交则尤所擅长同治十年日本通商十二年秘鲁招工光绪二年烟台定约六年巴西通商二十年马关议和凡为全权者六自同/
治季年即遣兵防台湾继而伊犁争界约法曰肇釁中间再定朝鲜之乱迄今甲午中东之役凡外交之涉於兵端者五皆艰难定议综计甲午以前中/
外遇有嫌隙以一身维持其间无不解释二十六年联兵北上有/
诏急徵天下望如云霓/
谕旨至有旋乾转坤之语既入敌军通国隐然若有所恃千回百折款议卒成而公遂以尽瘁告终矣早贵至於晚岁历常变夷险未尝一日言退疾病亦不/
轻请假中东约定论者犹未已所亲有劝归者公公谓此身於/
国家有不能恝置之谊平日小心敬畏得/
朝旨褒宠喜见言色间奉/
严谕绝无怨尤纯至出自天性而始终蒙被/
恩礼亦过绝等伦世凯初以通家年少谒公一见即许以任大事旋奏付以东方专面之寄屡疏荐达语极崇重同时宿将老吏皆惊异焉从公二十年迄於/
代将庚子之变提衡南北更同患难尝谓相从之久相知之深莫世凯若以公功德盖世祠宇半天下而在畿辅最为久治敬举政事之大及公忠勤之/
心刊之於石昭示后世/
钦差北洋大臣太子少保直隶总督项城袁世凯撰并书/
(注:/表示换行,※表示此字不可识别)
4、李公祠圣谕碑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立。螭首,赑屃座。碑身正面浮雕云龙纹边框。篆额“圣旨”。碑文为楷书阴文。是光绪皇帝奉慈禧皇太后懿旨为李鸿章记功封赏之圣谕碑。整碑保存完好,碑文清晰,书法风格俊朗,结构严谨,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3年出土于天津李公祠旧址(现李公祠箭道附近)。
下图、李公祠圣谕碑 全貌

下图、4、碑文上部

下图、4、碑文下部

4、“李公祠圣谕碑” 碑文如下:(未加标点)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内阁奉
上谕朕钦奉/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大学士一等粛毅伯直隶总督李鸿章器识渊深才猷宏远由翰林倡率淮军戡平发捻诸/
匪厥功甚伟朝廷特沛殊恩晋封伯爵翊赞纶扉復命总督直隶兼充北洋大臣匡济艰难辑和中外老成谋国具有深衷去年京师之变特派/
该大学士为全权大臣与各国公使妥立和约悉合机宜方冀大局全定荣膺懋赏遽闻溘逝震悼良深李鸿章著先行加恩照大学士例赐卹/
赏给陀罗经被派恭亲王溥伟带领侍卫十员前往奠醊予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以示笃念盖臣至意其余饰终之典/
再行降旨钦此/
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初三日内阁奉/
上谕朕钦奉/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周馥奏督臣因病出缺代递遗书一摺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儒臣起家军旅早膺疆/
寄晋赞纶扉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嗣在北洋三十余年办理交涉悉协机宜上年京师之变事机万紧该大学士忠诚坚忍力任其难/
宗/
社復安朝野攸赖本年七月间因病迭经降旨慰问该大学士仍力疾从公未敢休息忠靖之忱老而弥笃方冀调理就痊长资倚任乃骤患咯血/
遽至不起当兹时局艰难失此柱石重臣曷胜愴恸前已加恩赏卹予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著再赏银五千两治丧由/
户部给发原籍及立功省分著建立专祠并将生平战功政绩宣付国史馆立传灵柩回籍时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復/
应得卹典该衙门察例具奏伊子刑部员外郎李经述著赏给四品京堂承袭一等侯爵毋庸带领引见工部员外郎李经迈著以四五品京堂/
用记名道李经方著俟服闋后以道员遇缺简放伊孙户部员外郎李国杰著以郎中即补李国燕李国煦均著以员外郎分部行走李国熊李/
国寿均著赏给举人准※一体会试用示笃念盖臣有加无已之至意钦此/
(注:/表示换行,※表示此字不可识别)
5、钦差大臣户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督理长芦盐政直隶总督部堂袁公德政碑
(袁世凯德政碑)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立。方首浮雕二龙衔珠,方座浮雕卷草纹。篆额“万古流芳”。碑文为楷书阴文,记述1902年袁世凯处理当地一起纠纷案的经过。正碑保存较好,对我国盐政史的研究有一定价值。1996年出土于河北区金刚桥东侧。
下图、5、袁世凯德政碑 全貌

此碑文字破损较多,故未录

李鸿章

李鸿章(公元1823-1901年),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公元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公元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公元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去世,享年78岁。
李鸿章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简介文字,来自“百度”)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公此诗、真乃震聋发聩之语!谨以此文纪念李公鸿章逝世111周年。
全文完
原题:(原创)百年之后:“李鸿章”碑与文 2012-06-08 21:38 发表
2018.12.31 阅读(1471)| 评论(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