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听两人劝
一直以来,大概因为英语不好的缘故,所以,一直就很排斥外国的东西,风土人情,语言信仰等等。
另外,作为一个忠实的国学爱好者,真的是一点儿都不容别人亵渎中华文化。
偏偏我这样的一个人,碰到了一个十分忠实于外国文化,对外国有着虔诚信仰的外国文学老师,每次在课堂上都会,极力的推崇他认为好的东西,欣赏他的希腊文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贬的一文不值。
说真的,或许是理性大于感性的人有着我这样的情感会比较好,比较中性的对待,但是像我这种感性始终多于理性的人来说,自然是极度的排斥,每次上完外国文学课,心里都要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缓冲。
终于,在一次,他又开始抨击传统文化的时候,我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能不能不申请上外国文学课?每次上完都感觉自己的三观会碎成渣渣。”
其实,这种不满只需要自己在心里默默的知道就好了,根本没有必要发在朋友圈里来公之于众,我后来也分析了我这种行为,大概主要是想让该看的人看到罢了,因为到后来,心里想让看到的那个人,始终没有点赞,也没有评论,不禁在心里暗暗的揣测,“是不是她在朋友圈设置了权限,然后嫌我总是发朋友圈,感觉到太烦,然后就把我给屏蔽了。”当时,有这样的揣测之后,心情还听失落的,这种失落以及揣测几乎一直持续到今天,她找我谈话,才知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她是我大学里遇到的有一位恩师,但是她比原来的老师们更多了一分睿智,一分对学生心理更深的研究,或许是阶段的不同,所以,大学里的老师,就更注重对心理的把控与研究了。
早晨,去她那里的时候,她笑眯眯的开始跟我谈心,然后很准确的分析了我的一些表现。
“你跟别人的兴趣爱好肯定是不一样的,一方面,你认为别人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但你在心底又非常的认可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你才会产生这种矛盾的心理。”
可不就是吗?在我感觉到跟别人不一样额时候,我就开始找原因了,这正是我几经分析才得到的结论,被她这样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感觉这还真不是一般的会分析。
接着,老师又说了好多,但书说简短,这些都暂时不提,要提的是:老师说着说着,就说到佛教去了,她是信仰佛教的一位在家弟子。然后,她用佛理来跟我阐释她刚才跟我说的道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传教吧!但是对于她的这种“传播”方式,我并没有排斥,反而还是认同的,要知道,同样的话,如果换成那个外国文学老师用他信仰的基督教的教义来开导我,我可能就不是这样的笑脸相对了。
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呢?
大抵是说话的人,和说话人所传达的理念不同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