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心理

各得其所—我读道德经(61)

2023-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溪木木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mǔ),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翻译】

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要像江海那样安于处在卑下的地方,居于天下雌柔的位置,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于这里。雌柔能以安静宁定战胜雄强,就在于它既能以静制动又安于居下。所以,大国如能对小国谦虚卑下,则必然能取得小国的信任依附;小国若能对大国谦虚卑下,则也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支持。所以,不管是大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小国的信任,还是小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无非是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是有求于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愿望。特别是大国,更应该谦虚卑下。

大的国家就像位于低处的江河湖海,胸襟开阔,海纳百川,这是一个大国管理的本源,是顺应天道的管理模式,这也是一个国家交流天下的方式方法。这种管理的本源就是以静制动,以无为为本,以天道运行为本。这种无为就是“下”,就是虚怀若谷,胸怀天下。大的国家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对待小国,就会取得小国的依附和信任。小国胸襟开阔对待大国,就会取得大国的帮助和支持。所以不管是胸怀天下还是胸襟开阔,无非是大国想兼并小国,小国想得到大国的支持,这样双方都各得其所,但是这其中的关键还是大国要胸怀天下,以无为治理天下,使天下归心。这就是我理解的道德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