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兵,感谢你们时刻准备着
58岁的维克斯,他是加拿大议会的侍卫长,他的职责只在行政与礼仪方面,每天扛着议会权杖步入会场而已。但是八年来,他每周坚持射击和其他体能训练。
2014年10月22日,一名枪手杀死一人后冲入议会大厦,维克斯逼上去,与恐怖分子仅一柱之隔。但在对方抬枪之际,维克斯向左侧扑地翻滚并开枪,击毙枪手,随后冷静地回到办公室重新装填子弹。维克斯说:“我的一生都在为此刻做准备。”
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能不能遇到这样的时刻,即使未来是未知的,但是他依然准备着,即使没有那次恐怖袭击,也无法阻挡他成为一个牛人,只是他会是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牛人。这让我想起罗永浩的一句话:我觉得如果我这一生默默无闻在东北小镇里很寂寞的死掉了,也是一个非常牛的小镇的年轻人。”
“牛人永远不出局”,他们时刻都在为未来不可预知的某一刻做着准备,等到一个契机的到来,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身边那个天天在一起的人竟然这么牛了。
民航机长萨伦伯格(电影《萨利机长》人物原型)。2009年1月15日,一架空客A320遭飞鸟撞击,双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机长萨伦伯格决定在纽约的哈德逊河河面迫降。哈德逊河在纽约的市中心,周边全是高楼,除非能够准确地迫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结果呢?结果成功迫降,机上151人全数生还,机长负责指挥疏散,并且两次仔细检查机舱是否仍有乘客,确定后才最后一人离开客机,这件事被称为“哈德逊奇迹”。有人评论说,“他人生的诸多选择,为他在引擎失灵的那个时刻挺身而出,做了完善的准备。”
再见老兵,感谢你们时刻准备着有多少人,一生都在为那一刻时刻准备着。
我家里有两位军人,老杨早已退伍,现在在家享清福,小樊还是现役军人。我一直对事业单位和军人的待遇耿耿于怀,虽然都是一家人。同样大学毕业,同样的文凭,同时参加工作,为什么待遇会差很多?老杨告诉我:你流的是汗,而他流的是血。我有些不以为然,和平年代我没有看见他们流血啊。那一天我看到他们单位宣传栏换了,我注意到这两句话:军人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这让我想起去年夏天下暴雨,戈壁滩上没有地方泄洪,洪水夹杂着沙石飞奔而下,我们站在家门口,欣赏着难得的大雨,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雨停了,我看到房子周围垒起了高高的沙袋,营房门口放着一双双满是泥巴的黄胶鞋。原来,是他们扛起了沙袋,抵挡了洪水,我们才能安静地赏雨。前几天小樊回家,我看他脚上的鞋子都是草木灰,就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风把电线刮断了,电线短路,梨园周围的树和草着火了,他们刚救火回来,而我们对外面发生的事一点都不知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再见老兵,感谢你们时刻准备着和平年代,也有我们看不见的战场,他们都是隐藏很深的人。李叔是个老兵,他的军龄比我年龄还大,前几年已经退休了。闲的时候我们也喜欢吹吹牛聊聊天,我很羡慕他的生活,又清闲又安逸。他说他写过很多封遗书,这让我很惊讶。整天跟他在一块,我竟然都不知道他是拆弹专家。每次来任务了,他就会留下两封遗书,组织一封,嫂子一封。我问他:“你写遗书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他说:“刚开始时还挺在意的,会有些担心,后来这样的任务多了,也就麻木了。”我好多年没见嫂子了,我不知道她看到李叔的那一封封遗书时心碎了多少回?电影《中国蓝盔》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果我牺牲了,请关照我的家人” ,可是,对于一个妻子和一位母亲而言,如果失去了你,即使给我全世界,与我有何意义?我能想像到嫂子一个人读这些遗书的场景,她的心都是碎的。
再见老兵,感谢你们时刻准备着老杨说的对,流血和流汗的不一样,我有双休日,可以陪孩子和家人,而“陪伴”二字对于他们就是奢侈。战友的妻子生孩子时他在执行任务,生完孩子报了平安,他给妻子发过来一条短信“老婆辛苦了”!话虽不多,可是心中的翻江倒海只有自己知道。身为军人,他们只有一种状态,那就是时刻准备着。一直在为某件事做准备的人,活得就有幸福感。
今天是老兵退伍的日子,又有一批老兵要离开部队,我从来没有送过他们, 不愿意看到那种场面,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知道他们要走了,强忍着不舍,我知道眼泪流向了心的方向。
再见老兵,感谢你们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