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灸
三九灸,就是在冬天三九天的时候坚持做艾灸,是依据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征的一种外治疗法。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这是三九天艾灸的理论。
2018-2019三九灸时间表:
三九灸时间表
12月12日 -12月21日
预备灸
12月22日-12月30日
一九灸
12月31日-2019年1月8日
二九灸
2019年1月9日-1月17日
三九灸
2019年1月18日-1月27日
加强灸
三九灸通常分为以上五个阶段:在12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首灸,之后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灸、二九灸、三九灸,之后再来个加强灸、通常效果更佳。
冬季最常见的症状
一、冬天起床,特别容易拉肚子?还别提有时候刚好在上班的路上。
二、手脚冰凉已是常态,所以已获封号“冷宫娘娘”。
三、稍微有个降温就被感冒君宠幸。
四、鼻炎久治不愈,喷嚏、鼻水、眼痒… …
为什么冬天容易生病呢,
体质差的人冬天特别难过呢?
因为冬季的时候人体的阳气最弱,最容易受寒气侵袭。
之后就会容易出现痛经、腹泻、哮喘、手脚冰凉、关节疼等问题。
《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
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人的寿夭就要落实在阳气上面。长寿的人往往是阳气足的,相反,若阳失其所,则有折寿短命之虞。
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就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
哪些病症需要做“三九灸”
1、调已病:
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调未病:
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3、强身健体:
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灸”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三九灸的注意事项:
一、防火
冬天气温低,大家穿的都是羽绒服和棉衣,这些都是易燃物品,所以艾灸过程中注意防火安全。
二、忌大出汗
冬天为收藏的季节,属阴,我们艾灸的目的也是为了藏一些阳气好过冬以及来年春天好升发,汗为阴,依靠阳气的推动排除体外。因此,这时你大出汗,不仅伤阴还伤阳!不符合“养藏之道”,所以这时候不管是艾灸还是泡脚,都要避免出大汗。
三、忌受凉
冬季风大温度低,艾灸或者刮痧后忌再次受寒,要做好防护措施,刮痧或者艾灸后最好不要急着出门,休息休息,最好1小时后再出门,千万要记住保暖哦!
四、引火归元
很多人喜欢艾灸腰腹部,觉得腰腹部艾灸又舒服又方便,忽略了要引火归元,冬天外干内燥,人体的内部更容易燥热。
所以艾灸后一定要记得艾灸涌泉、足三里或者用泡脚粉或者盐水每晚坚持泡脚,都能很好的起到引火下行的效果,尤其对于爱上火或者入睡困难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