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我和父亲成为了兄弟(下篇)
5
当大家正准备吃饺子的时候,父亲却示意大家稍等,只见他掏出手机,翻弄了片刻,然后手指在屏幕上点击一下,紧接着传来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吓得两个孙女大眼瞪小眼。
父亲拿着手机向我们展示,屏幕中正在播放鞭炮的视频。
父亲笑呵呵地说:“哈哈,城里不让放炮,没有年味,多亏了我手机里还存着去年的视频,咱们就听个响吧。”
父亲话音刚落,一桌人被逗得开怀大笑,大家听着鞭炮声开始吃饺子,那一刻年味似乎真的变浓了。
大年初二早晨,父亲执意要回老家,理由是住楼房太憋屈,连个散步的院子都没有,另外还有几门亲戚要走动,大哥拗不过父亲,只得开车将父亲和我送回老家。
事实证明,父亲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就在我们到家没多久,村里的大路就被疫情小组的人用碎石堵死了,给出的解释是:防治疫情,禁止出入。不仅如此,村支部规定本村的村民也不能聚众聊天,并派有专人巡视。于是乎,每家每户都被软禁在了自家院子里。
父亲走亲戚的愿望破灭了,老家的院子成了他最大的乐园。
每天吃完早饭,父亲便在院里逗猫;等到午饭后,则搬一把椅子在院子里的阳光下晒暖;晚饭后则回到房间看电视玩手机。对此,父亲戏称自己过上了劳改犯的生活,我说劳改犯不让玩手机,他笑得更厉害了。
过了两天,村里的大喇叭响了,朝九晚五的播放疫情防治通知。父亲生平喜欢清静,所以院外的喇叭对他而言就是紧箍咒,搞得他不胜其烦。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心情不悦的父亲拉着我喝酒解闷。我与父亲酒量相当,但每次谁也不喝多,只喝个微醉,然后借着酒劲胡吹乱侃,全然不像父子。
我发现酒是一个好东西,可以消除父子之间的身份差异,我们可以借着酒劲说一些出格的话,甚至没大没小的开玩笑,等到酒醒以后,俩人十分默契的互不提及说过哪些话。
转眼间到了我回京的日子,我看得出父亲的情绪有些低落。午饭后坐在院里默默喝茶,实在无聊的时候,就跟着大喇叭念疫情通知,经过这几天的熏陶,他已经把那几句词牢记在心,以至于他能快大喇叭一拍,准确无误的说出通知内容。
临行前一晚,我给父亲打来热水洗脚,父亲一语不发刷视频,十几分钟也没见他笑一次。
我在旁边收拾行囊,气氛异常沉闷。
猛然间,父亲大笑起来,喊道:“明天你不用回去啦!退票吧。”
我一愣:“什么?”
父亲拿着手机,郑重地读到:“北京推迟上班时间啦。”
我马上过去核实信息的真假,没过几分钟,也接到了公司延迟上班时间的通知。
等到我回过神的时候,发现父亲趿拉着鞋,手里拎着一瓶蒙了尘的酒,笑呵呵说:“明天咱们喝这瓶吧!”
我看着如孩童一般开怀大笑的父亲,不禁想起了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写的一句话: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作者:山河,公众号:山河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