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浪地球》的回忆

2019-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沧海一Tree

没记错的话,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看科幻世界,那会的封底一般是天狼星天文望远镜的广告,有时候是国外科幻作家作品集,好像后来是3D画。那时这望远镜真是梦想的贵重东西,数数自己的零花钱,算算每个月还要花5块钱买杂志,觉得是没希望存够了,便一直占着心中白月光的位置。

关于《流浪地球》的回忆

每期还刊登两篇学生的作品,那会自负地觉得学生科学幻想不行,尽是些披着科幻外衣的青春文,决心憋个大的。于是写了一篇地球探险飞船差点掉进黑洞,最后各种机缘巧合逃出来的故事。好像最后是达到了逃逸速度绕着圈出来了,把逃逸速度都给算好了(天知道怎么算的)当然毫无意外地石沉大海……科幻作家的路就此破灭……

关于《流浪地球》的回忆

何夕的文章老看得发慌(大概是主角都叫何夕又命途多舛的缘故),老王的精彩但不是很对口味,最爱最爱大刘,从无失望。(男神刘电工你好呀)

大刘的作品,每次都看得胸中激荡,几乎都要抚卷深思一番,那是最浩渺的宇宙,和最深邃的人性。所以后来看到康德的那句“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觉得深有共鸣,这就是大刘告诉我们的世界啊。

比如《乡村教师》(电影改编的真是浪费大好IP),从最高端的碳基硅基星际战争一下子转到最落后读不起书的乡村,巨大的落差震得一懵,尤其当乡村教师的恪尽职守无意中拯救了地球时真是难忍热泪;《中国太阳》的意义是,作为一个从幼儿园开始梦想飞出地球的娃娃,到了那个时候,对宇宙对梦想的热情都已慢慢消退,这篇文章仿佛在提醒:抬头看头顶的星空呀!看《朝闻道》时候是高一,那会高二有位大神奥赛一等奖保送清华,我找大神请(da)教(shan),大神说起这篇文章,问:宇宙的意义我们回答不了,你想过人类的意义是什么吗?(大神我们不如讨论点简单的比如宇宙的大统一模型啊)我还记得大神一笑说:我认为人类的意义就是为了宇宙的意义。给你跪了大神。(大神啊这种应试阶段让我思考哲学问题,高考万一考砸了算你的啊)

所以当坐在电影院,看到大屏幕出现刘慈欣三个字,瞬间热泪盈眶。

对电影效果其实并没太大期待,只觉得,儿时的美梦就要实现了,大刘的作品可以搬上大银幕了,真正的硬科幻可以用最现实的方式展现了。就像大刘自己说,“卖10块钱都是成功。”但电影的实际效果真是远超预期,里程碑式的那种。末日的荒凉,机械的美感,星球的孤寂。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这哪个国家拍的?”

够了。

感谢大刘,感谢导演,感谢吴京。

流浪地球,前进四!

关于《流浪地球》的回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