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淌进浏河里,诗和远方在源头——徒步浏阳河散记(二)
本人之前徒步浏阳河已历6个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今年中秋节假期,我紧接着前面的行程,乘车到浏阳市大围山镇北麓园村村部,继续沿浏阳河上行,经浏阳市白沙古镇,到达位于大围山镇源头村千秋组,乘车返回长沙市区。
以往每一段行程结束后,我都以散记的形式,在自媒体上发布了图文,介绍了沿途见闻,这次也不例外。
一
傍晚时分,我来到白沙古镇边上。沿河两岸均修了乡村公路。大溪河在白沙古镇这一带真的很清浅。
白沙古镇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素有“小南京”之称,其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更,一度被称作白沙乡,2006年合并到大围山镇,改名为白沙村。白沙乡的麻石路、青砖黑瓦房屋、白沙古桥等古建筑和景观,经常吸引大量游客去游玩。
古镇分为河西街、河东街两部分,中间由大溪河分隔。
古镇边上,稻田里的稻穗已在弯腰散籽。菜地里,四季豆、长豆角、苦瓜、南瓜等常见蔬菜开着花,结着果。
红色的、紫色的花开在农家院子里、公路边或田坎上,十分艳丽迷人。
一农户家房子外墙上画了好大一幅壁画,把门窗作为点缀,大雁、春燕在天空飞;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牵着一头水牛,一位仙翁坐在牛背上;两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下围棋,一童子坐在旁边。画中还有“人子之道,以奉老尊亲为本”的文字。
另外在一栋楼的墙壁上,画了粉墙黛瓦的农舍、河流、花草树木等,上部有“做文明人、讲文明话,办文明事”的宣传语。
我走到河边。有村民在岸边临河洗涤衣物,洗涤后的水直接倒入河中。
地里的南瓜藤结着超长的南瓜,南瓜已变老,可以摘来观赏、上餐桌等。
大溪河从北向南穿古镇而过,给古镇增加了别样的风韵。河水似乎静止,河面泛起层层涟漪,两岸老房子的倒影落在河中,白天不同时段,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换,河面出现不同的景象。
两岸修了河堤,在临河边留了可容一、二人通过的通道。河东街与河西街临河边建了不少吊脚楼,游客可以花点小钱坐竹筏在河上游玩。临河的吊脚楼装扮了古镇,一些介绍白沙古镇的媒体上一般都会放一张有吊脚楼的图片。
二
薄暮时分,夜幕还没有完全落下,河东那边临河的一家民宿已经亮起了灯。
酒店、宾馆通常建在城市里或镇中心,而民宿往往建在古村古镇或比较有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里。
据说白沙古镇上有几家民宿,都建在临河边,游客办理入住手续后,进入房间,就可以通过临河的窗口欣赏河岸的风光了。
我问了一下就近一家民宿的服务人员,对方说因在中秋节假期中,到古镇来玩的外地人多,所以民宿的房间早已被预订完了。有一点我觉得奇怪,民宿一个晚上的价格少说也得四五百,却早早预订完了,而一百元左右的家庭旅馆倒有不少无人问津。其实,家庭旅馆是很实惠的,档次和舒适度也不见得比民俗差多少。
浏阳河(大溪河)出古镇处要经过六叠水的叠水坝,在这里流成6条虽只有二、三十公分高、但宽达数十米的叠水瀑布。
几个小孩子在岸边宽敞处嬉戏打闹。
三
沿河边往上游走,几只竹排映入眼帘。
竹排又称竹筏,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因为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创造性地利用河水浮力将木竹扎成排,既可顺水而下将原材销往外地,又可搭载其他农产品,变成水上交通工具。竹子空心且有较大的浮力和耐水性,山民将十来根竹子排列固定扎成竹把子,用来运输农产品等物件,但承受力较轻。
为改变竹把子的不足,山民将若干个竹把子捆绑串联在一起,形成竹排,以此增强竹排的承载力,运输的重量从几百斤,一下子提高到几千斤,竹排水上行驶速度较快,并且平稳安全。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12日,侦察兵(便衣)乘坐竹排到白沙、东门(现大围山镇)等地侦察敌情,从而取得了胜利。
2023年,白沙村河西街组30多户村民,筹资筹劳成立白沙竹排水上项目,其目的为游客更好地观赏白沙吊脚楼的美丽风光,也重现一段红色记忆。
我沿岸边往前走,看到一只黄毛的狗狗迎面向我慢慢走过来,它对陌生人一点都不害怕,走到距我5米左右的地方,就往河中走去,然后在有几分凉意的河水中一直泡着,水面刚好泡到它的肚子。在它的四周,形成了逐渐扩大的水波纹。看得出,它感到很舒服。它应该多次来到这段河中泡过。
前面出现一栋桥,桥上有十多个人三三俩俩地斜倚在栏杆上休息闲聊或玩手机。这成了我在桥下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我。我在这段河边拍了一个小视频,重复拍了好几次,拍好后就完全天黑了。
古镇虽有不少灯光,但因过于稀少,所以,夜景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趁着夜色,我在河东街和河西街逛了一趟,然后找了一家比较清静的家庭旅馆入住。想着第二天白天的白沙古镇应该更有看头,我在期待中很快就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