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适用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
基本信息:
书名: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译名: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Anders Ericsson & Robert Pool
打分:4/5
主要作者: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Anders Ericsson, Phd)
-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
- 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 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推荐理由:
1. 刷新对“天才”的误解,将“天才”拉下神坛:
- 我们所理解的“天才”,无非是指TA的智商(IQ)高,或者是基因(Gene)比较优良,然而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尽管智商和基因是因人而异的,智商高低和基因优势会影响我们初学技能的快慢,但长期来讲,能否取得杰出成就,还得看刻意练习的程度与深度。
2. 刷新对“自我能力”的理解误区,不再轻易设限,不再盲目练习:
-
误以为我们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我们的基因特征;因此我们动不动就开口认怂,觉得自己做不到,能力有限;
-
误以为只要我们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做同一件事,一定会更擅长;
-
误以为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提高水平,只要刻苦就能变优秀;可是为何努力刻苦的人比比皆是,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
3. 刷新“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
-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我们只是单一的对知识或者技能很努力,其结果都不可能最优化。
-
我们终其一生,时间与精力都很有限,这就提醒我们不能 “死读书”,书是读不完的,知识也是获取不尽的。正如老话说的,贪多嚼不烂,所以我们要懂得取舍,选择学习必要的知识,来更好的培育技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
-
知识本身,从来都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正如读书,也从来都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但是娴熟且日臻完美的技能,却需要我们长期有效的刻意练习;如此,我们才有能力将我们的未来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阅读收获:
1. 大脑的适应能力(Adaptability)
The brain'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re not fixed. They change in response to use. It is possible to shape the brain - your brain, my brain, anybody's brain - in the ways that we desire through conscious, deliberate training.
当我们潜意识抗拒排斥不想去学习新事物,懒得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们不自觉的就会归咎于我们的“身体”不行,“大脑”不好,可事实上呢?还真不是这样的!
本书通过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实验研究,对失明/失聪者的大脑可塑性研究,证明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固化的,它是会因为使用而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刻意练习”来重新塑造并训练我们的大脑。
2. 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s)
A mental representation is a mental structure that corresponds to an object, an idea, a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or anything else, concrete or abstract, that the brain is thinking about.
所谓的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具体或抽象)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视觉图像(visual image),比如当我们听到有人提起 “蒙娜丽莎” 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会不由自主的出现她的画像,而这个画像就是蒙娜丽莎在我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只是,我们每个人在脑海中呈现的心理表征内容是不一样的,正如 “一百个观众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一样,同一概念同一事物,会因为我们的心理表征的质与量不同,而导致输出结果不同,这便造成了专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而专家,总能在自己所长的领域里找到规律,“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而创建出更高效的心理表征;不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局限于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小格局。
3.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Deliberate practice is purposeful practice that knows where it is going and how to get there.
And we have purposeful practice in a nutshell: Get outside your comfort zone but do it in a focused way, with clear goals, a plan for reaching those goals, and a way to monitor your progress. Oh, and figure out a way to maintain your motivation.
刻意练习 = 找个好导师 + 走出舒适区 + 清晰可执行的目标 + 专注练习 + 实时有效的反馈 + 有效的心理表征 + 足够的兴趣 & 动力
3-1) 找个好导师 Find a Good Teacher
Find a good teacher or coach, who is familiar with the abilities of expert performaers and with how those abilities can best be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us.
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这里有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于好导师的标准和理解有误。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导师是最出色最牛X的人,想当然的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而事实并不尽然,我们所需要的好导师不一定得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人,只要在所属领域有所建树,有教学经验,并知道如何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刻意练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随着我们的学习深度不同,对老师的层次要求也会不一样,因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导师。
倘若我们无法找到一位好导师,那么我们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导师,研究行业内顶尖人物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技巧,分析他们优秀能力的特点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刻意练习才能掌握这种能力。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避免简单的复制,要因材施教,因材施学。
3-2) 走出舒适区 Get Outside one's Comfort Zone
Deliberate practice takes place outside our comfort zone and requires constantly try things that are just beyond our current abilities. Thus it demands near-maximal effort, which is generally not enjoyable.
主动走出舒适区,不断尝试比现有水平略高一点的挑战/难度,付出最大限度的努力;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过度的“揠苗助长”。
3-3) 清晰可执行的目标 Well-defined & Specific Goals
Deliberate practice involves well-defined, specific goals and often involves improving some aspect of the target performance; A teacher or coach will develop a plan for making a series of small changes that will add up to the desired larger change.
制定清晰可执行的总体目标,导师可据此再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阶段性的逐步实现小目标,可以带来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得以 “积跬步以至千里” 。
3-4) 专注练习 Focus
Deliberate practice is deliberate, that is, it requires our full attention and conscious actions. It isn’t enough to simply follow a teacher’s or coach’s directions. We must concentrate on the specific goal for our practice activity so that adjustments can be made to control practice.
有意识的全身心投入刻意练习,不是简单的执行导师的指令,而是有意识的主动投入练习(be proactive)。
3-5) 实时有效的反馈 Feedback
Deliberate practice involves feedback and modification of efforts in response to that feedback.
反馈,可以来自四面八方,只要我们有心。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家人,甚至是陌生人都是可以给我们很多反馈信息的;我们还可以像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样,通过复写/仿写,从原始作品处得到反馈。
及时且有效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这里的反馈不单是来自外部或者导师的反馈,还包括后期慢慢培养出来的自我监测反馈能力(self-monitoring)。
3-6) 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 Effective Mental Representations
Deliberate practice both produces and depends on effective mental representations. Improving performance goes hand in hand with improving mental representations.
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有效心理表征,有助于技能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不断改进的心理表征也有助于后期自我检测反馈能力的形成。
3-7) 兴趣 & 动力 Interest & Motivation
Maintaining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while the skills and habits are being built,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early days of an expert's development.
刻意练习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专注并持续练习。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常常练着练着就放弃了,或者还持续练着但却并没能全情投入,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了练习而练习,这样的结果自然不会达到我们希望获得的成效。于是,我们动辄就归咎于我们的意志力不够,然而,这与意志力并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需要持续保持练习的兴趣和动力,我们需要弱化 “停止不做” 的理由(reasons to stop),同时增强 “持续进行” 的理由(reasons to keep going)。
弱化 “停止不做” 的理由:比如,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将干扰项的影响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养成并保持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比如睡眠充足,适当锻炼,适时精神放空等。
增强 “持续进行” 的理由:比如,对阶段性的目标达成进行适度的嘉奖与鼓励;自信“正在进行的事情是会成功的”;积极寻求身边亲朋好友的支持与认可等。
学以致用:
8月份继续参加Eric原版书共读会,20天的时间看完整本书,坚持写完19篇读书笔记+1篇读后感,并积极主动的参与群内的每日点评与讨论,我想这是对我自己刻意练习 “输入与输出” 的最好证明:
清晰可执行的目标:读书,写笔记,顺便学点英文
身边的好导师:Eric 的读书经验与技巧分析,读书群小伙伴们的读书笔记学习,微信群里的讨论;我们互相学习分享的思路,经验,好方法......
走出舒适区:每日push自己按时完成阅读进度,读书总结,精选生词的学习,每周的英文 summary;
专注练习:每日安排自己看书1小时,写笔记不超过2小时,积极有效的点评群里小伙伴的笔记(虽然时常还是会有各种原因导致写笔记花费的时间过久,但随着写的越多越能开始控制自己的时间分配与专注力);
实时有效的反馈:Eric及群里小伙伴的笔记点评;通过点评发现不足,然后继续补缺补漏刻意学习;
有效的心理表征:我们通过阅读发现新知识点,通过分享笔记梳理思路,尝试主题阅读,对同概念进行知识串联,培养自己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技能;
足够的兴趣&动力:每日按计划完成阅读与笔记后的小小成就感,每日点评群里其他小伙伴的笔记,运用自己已学会的知识指出小伙伴们的错误,寓学于教,再寓教于学,动力十足,成就感满满哒~
公众号往期回顾:
Notes | D16-刻意练习-Peak: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Notes | D15-刻意练习-Peak: But What about Natural Talent? (2/2)
Notes | D14-刻意练习-Peak: But What about Natural Talent? (1/2)
Notes | D13-刻意练习-Peak: The Road to Extraordinary
W3 Summary-刻意练习-Peak: Ch5 & Ch6
W2 Summary-刻意练习-Peak: Ch3 & Ch4
W1 Summary-刻意练习-Peak: Ch1 & 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