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很理性吗?――《应该读点经济学》感悟02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7人  浅墨0202
人真的是理性的吗?现代经济学家们像这个古老而不可动摇的假设发起了挑战。

一直以来,我都自恋于自己的理性。总是认为自己判断事物很客观。但是今天读了《应该读点经济学》的第二章“别做理性的傻瓜”,才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傻瓜。看看下面几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比如有一件你喜欢的物品,刚刚得到时会欣喜若狂,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就变成了平常物件。可是一旦失去,你就会想起它的各种好。这是因为人们对失去的东西的价值估计要远远高于得到它的价值估计。

这是不是俗话说的:失去的才是最好的。

前几天去酒楼定酒席,看到有三个价位的套餐,我进行了简单对比,很快确定中间那个。认为自己选择的很理性,价格不高也不低。但是在书中看了一个相似的例子以后我给自己的理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引入一个看似无关的选项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描述: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考虑一个物品的真实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评价的线索来判断。

我的例子中就是三个价位的套餐进行比较和评价。而不是考虑哪个套餐更实惠,更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人们在损失与获益中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不信你试想一下,单位给你发了一笔奖金,你会高兴,但是仅仅止于高兴。可是你如果丢了同样多的一笔钱,那么你的痛苦是不是大于得到时的高兴程度。

人们对盈利和亏损的感受不一样,失败使人对失败更长记性,成功往往使人对成功麻木。

这是不是就是造成我们人生苦短的主要原因呀。快乐总是停留的时间特别短,可是痛苦会折磨的人茶不思饭不想。

在书中我还读到一个有趣的事情。1872年,在李鸿章的指引下,清朝发行了第一张股票。当时社会上立刻掀起抢购风潮。

当时《申报》这样描述:买卖股份之旺,几乎举国若狂。

一直以来以为中国股票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没想到在清朝就已经出现了。想象一下穿着马褂,留着大辫子的国人争相买卖股票的场景会不会很震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