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未必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互联网产品思考

开脑洞:从的哥主动让行想到的许多

2017-03-16  本文已影响18人  闲云囧人

早上上班已经遇到的超过第5次的样子了吧,在过人行横道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师傅会主动让行人先过。

于是会想:为什么私家车的师傅很少这么做?为什么我老家四川那边也很少看见这种礼让行为?(最近几年不知道有否改观)

首先会想到一个答案:深圳的哥素质高。我想,这应该也是大多人会首先想到的答案吧。

但是,素质问题主要是个人因素,如何解释一个整体性的行为?难道开私家车的司机、我老家的司机师傅就都是素质低下的人吗?显然这样解释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于是,我又想到了博弈论:由于非的哥和行人路不相识,属于单次博弈,不让行对今后的决策影响也不大,因此司机会选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会让行;而的哥代表的是出租车行业整体,和行人潜在多次博弈的可能,因此让行与否会影响到行人今后的打车决策,这种情况下司机便会选择尽量整体利益最大化,即达到出租车业务“长期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所以大多的哥都会选择礼让先行。

貌似,这个解释有点道理,但是还是解释不了:为什么内地的的哥不见得就有这种行为决策倾向?

首先,请先把有地域歧视的坏同学拖出去我们再继续讨论……

好的,我这个时候想到的是另外一个情况:在美帝留学的一个同学春节回国的时候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国外的所有车辆几乎都知道主动让行,而这和我在优酷土豆上曾看到过的日本、美国等地的实况录像是一致的。所以在老家逗留的时间里,我搭这位哥们的顺风车出去玩,总能看见他也能主动(可以说是习惯性的)礼让行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反而显得异类了点,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悲哀……

知乎日报曾经推荐了这样一个话题:美国高速上的车比中国更有秩序?这和素质真没啥关系

文中提到,实际上这种现象和美国的便衣警察制度有莫大的关系,执法从严或许就是这样良好秩序的根源。

反过来想想,在深圳,也是出了名的驾驶罚得严,经常听到有司机师傅抱怨:一个不小心几百块罚款就没了。就连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也老看到有车的土豪朋友抱怨驾照的12分怎么就这么不经用呢,虽然这是典型的nuo zuo no die……

那么,事情有点头绪了。

深圳作为走在改革开发前沿的城市,束缚的条条框框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讲少得多,城市氛围也开放很多,因此很多政策措施落地要比内地靠谱。就像一个朋友曾经评价深圳的一样,这是个没有自己文化历史的年轻城市,但是正因为如此它才能轻装上阵没有顾虑的在很多创新的尝试上大干一番,真正做到了尽快与国际接轨。而反观内地,多少会有很多这样或那样你懂我懂他也懂得问题,氛围就没有深圳这种沿海城市这样的开放。

因此,这样看来,处在“深化改革”中的城市,有着良好的制度氛围,应该正是这种“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和国际接轨,另一部分同志仍需努力”情况产生的原因了。

不由得想起曾经读到过的一篇关于制度的案例,只是可惜已记不起具体的内容了:大意是说为了通过海路从A地运送劳动力到B地,相关组织给予船只拥有者按人头计数的费用,但是期初是在登船前付费,导致很多人为了暴利想方设法超载,登船后不管不问,结果到了B地后船上人员死亡率奇高,后来更改了付费形式,变为了在B地靠岸后再点人数计费,结果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存活率。(如果有朋友知道这个案例的具体典故及出自何处,请告知我啊~)

又比如,在建立深圳特区以前,广东这边逃港人数相当严重,那个时候邓小平就说,这是我们的政策出了问题,不是军队能够解决得了的。于是后来才有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出现。

好的制度导人向善,此言极是。

最后再强行扯上一点关于产品的相关思考。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总是喜欢言必论“屌丝经济”,提倡要把用户当小白,倡导“don‘t make me think”。但实际上,我本人是比较反对这种一个调子唱到底的态度的,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通过良好的产品策略,引导和教育用户的良好习惯,而不是一味惯坏用户,因为要明白用户并非全都是很多互联网从业者臆想的“人傻钱多速来”。

目前国内互联网短视、赚快钱,破坏业内生态链的氛围不可能是长久之计,就连腾讯都知道开始搞收购而不是一味的抄袭了,可见把用户一巴掌全拍到一边去的方法是要不得的。

产品经理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产品以及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的,就像父母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人一样,一味对孩子溺爱是对孩子真正的好吗?应该如何循循诱导?我认为这是对于PM自我修养的一个很好的思维锻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