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不惊…—2022年度总结
刚刚在自己的简书文章里搜索“总结”两个关键字,找到了结果有20几篇,但没有一篇是年度总结。回首这几年还真没有撰写过总结性的文字材料,觉得有点意外,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还真是可以值得记录一下。
一、重新审视一年来的各种计划和想法。当时光的秒针跨进2023年,除了感慨对时间的流逝宛如云烟,还有就是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心情低落而忧郁寡欢。三年的疫情对于国家、社会、个人都带来了各种变化,包括经济、就业、健康等等方面,但对于教育而言,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师生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以及受这种方式改变而造成新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审视一年来的计划,应该可以用徒劳无功来概括。首先,在自己脑壳里的几个关于教育成果奖的构想,没有一个落地实施。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但我想更多的是自己主观的原因偏多。其一,从2021年就构想的在一、二年级里创编小学低年级段学科知识课后实践活动手册来替代纸质练习册作业,不仅迎合了我们的某减政策,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二,今年暑假构想启动教师成长三年蝶变计划,使教师在理论学习、教育写作、教师基本功、课题研究、课堂教研、新教师成长、教学竞赛以及个人特长等方面都有全面的提升。其三,今年年末构想的自己从下学期起,在一、三、五年级三个年级里实施《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拓展训练~趣智课堂》,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课本以外的丰富存在和解决方案。前两个构想是需要大量的人员支撑方能实现,但第三个只要自己予以实施就能落地,前期也购买了很多参考资料,自己也在计划阅读中,可是进度却很慢。
其次,自2021年8月立项的智慧作业专项课题,本应在今年8月份结项的,但截止到现在,结项报告还没有成稿。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自认为这个课题是失败的。我们的课题是《双减背景下基于智慧作业在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全面推广智慧作业的使用,扩大学生使用数量,以及跟踪学生使用情况,最终分析研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但事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六个实验班的学生使用情况非常低,和其他非课题实验班使用率差不多,我认为这就证明我们课题是失败的重要依据。当然,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某些手段予以呈现,但是,结果却没有达到课题立项研究的目的。不过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专题教研、课例比赛、论文成果、智慧作业录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为课题立项增加了一些可能性。
最后,自己小孩高三学习目标的失败。自家小孩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初中到高中就是那种勉强能达标的状态,所以,从高一起我考虑让他们走艺术类的学习道路,目标确定,一切的行动都在给他们全力支持。临近考试前一个月,我去看了看他们的联考成绩,结果不近人意。我也和他们的老师商谈接下来的完善计划,希望用剩下的时间,跟上一点落下的距离。2023年1月4日,成绩结果出来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查看了成绩,结果是心掉谷底,离着合格线差着好多“公里”。态度决定一切,当一个人不把这件事当着重要的事来做的时候,那么他不知道去吃苦,不知道坚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自己不得不接受现实,既然你不愿意为自己的事去努力,我的再多努力也是白费,那就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二、罗列一年来各方面的收获和成绩
首先,智慧作业有收获有遗憾。从2021年的1月开始我与智慧作业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截止今天共录制智慧作业微课59节,参加了一次试卷征集活动获得了二等奖,指导了一次试卷征集活动获得了三等奖,每年获得了一次省级公开课证书,指导老师参加智慧作业课例展示获得了二等奖,参与的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获得了三等奖,今年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最优智慧作业微课一等奖。每一项奖励的获得,都离不开我们参赛人认真准备,精心打磨,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修改,还有我们一群人的通力合作,也离不开幕后指导老师的指点。
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其一,今年也像往年一样更换和补充一批智慧作业评审专家,当申请条件发布出来后,我们都惊呆了,条件比以前多了很多硬性指标,如:全年必须录制智慧作业微课40节;退稿率不能超过20%,就这两个指标,很多人就已经望而却步,无缘申报资格。我也赶紧上线去统计了一下自己全年的录课数只有32节,第一条就不达标。当然,由于自己平时也没有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做,总是想着有问题评审专家会帮你退稿,而且还有两次退稿的机会,所以我想我的退稿率应该也是不达标的。其实,我们事后想想,作为评审专家,设定一些门槛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也无法保障评审的质量。其二,今年组织教师参加了智慧作业优秀课例评选活动,我本人也准备了一堂课参赛。为使比赛不踩雷,我们在十月份邀请了蒋铭国老师在线指导,他从各学科选课内容、教学设计、数据釆集、视频剪辑等方面为我们作了详细的解说,我们的老师也是茅塞顿开。在接下来的时间我组织老师釆集数据,也为每位教师采购了一支智慧笔,让他们尽快选题,然后去博采众长,看名师案例,查教学用书,读课程标准,最终形成第一稿教学设计。通过这次课例比赛活动,我发现我们的老师不太擅长教学设计的磨稿,都想着先上了课再去修改设计。这种方法虽没什么不好,但我觉得缺少理论研究的过程是否有些不完美。又由于录播教室临时出了些故障,我们这些人的最后成品都是踩着最后的时间点完成提交的。很遗憾我们五个人提交了作品,最终二人获得了二等奖,一人获得了三等奖,共三人获奖,二人落选,其中一个包括我。
其次,个人获得区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今年获得这个荣誉确实有点惊奇,这次区骨干教师的评选,我校推荐了六位教师参加,其中二位数学、三位语文、一位英语。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本次评选只有无生试讲和个人教育成长演讲两个环节,原来的笔试环节没有。两个环节都是在暑假完成,无生试讲是提前三天公布试讲课题,在有限时间内大家要完成试讲稿设计、PPT课件和五分钟的说课内容。那三天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其他时间几乎都在电脑上,先是熟悉试讲内容,然后去查找相关资料,再完成试讲设计稿,还要反复斟酌一下试讲稿的合理性,最后才去搜集素材制作PPT,期限的最后一天下午把做好的资料拷到指定的电脑上,接着就是等待第二天早上抽签试讲了。没过几天就按1:1.2的比例公布了入围下一阶段教师名单,紧接着我们又要展开个人教育成长的叙事稿子,稿子的好坏先从稿子的标题开始,为给评委第一感官留下深刻印象,标题可谓绞尽脑汁。最终我以《不冠、不立、不惑》为题,讲述了我从教三个十年来的变化历程,内容总结了20岁的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成长,30岁的自己不懂得什么是价值,40岁的自己才悟得什么是人生。通过这次区骨干教师的评选,虽然有一家欢喜一家忧的无奈,但是大家一定都经历了专业成长和心灵拷问的一次洗礼,让我们都能找到人生目标的航向。
最后,参加了一些自主学习。2022年除了完成了工作上的一些学习外,还参加了张文质老师举办的第七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线上)的学习,三天的课程不管是从课程内容的编排,还是课程时间的安排,都能恰到好处的与大家契合。听了张文质老师关于生命的觉醒,以及人生中的重要他人,让我真切体会教育的勇气就是成长环境中的每一个人身上找到重要的教育品质。孙小霞的课程让我明天写作就是把读书和写做在日常,使大家体会到写比写什么重要。
第二个自主学习内容就是五月份参加了家庭指导师的培训。这是免费的一次培训,我是通过单位里的思政群里发布的消息,然后主动咨询报名名额,庆幸我们的万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让我报上了名。整个课程分线上视频课和线下实操课两部分,但今年因为疫情线下实操课改为线上,所以有些内容没法实施。而其中唯一让我们具有挑战性的就是分享直播和现场答辩。我直播的主题是《是谁夺走了孩子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说起这个主题的确定,是有原因的。就在今年暑假,我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因为父亲收缴了他的手机,让他把作业完成而发生了口角,这个孩子一气之下从九楼跳了下去,一个小小的生命就这样没了,所以,我心里一直很难平静下来,我也一直思考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小的孩子有勇气选择这个路径,我经过上网查阅资料,总结出了其背后的一些原因,还拿出来了一些解决策略,与学生家长共勉。分享的当晚,我把分享链接在学校的各大班级群里发布,取得了较大的反响,40分钟的分享获得了1456人的观看。
三、展望下一年的计划与目标
第一,继续冲刺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今年十月份南昌市教育局公布了第六批骨干教师和第二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评选,我单位有五位老师报名参加,我是其中一个。按照通知本应在12月份进行的笔试环节,但又是考虑疫情的原因,要推迟到开学初的2月份开始。笔试采取的是开卷考试,可能主观题偏重,所以也没有什么资料书可以看,花大量时间去大海捞针式的寻找只会劳民伤财,索性什么都不做,就按自己的节奏走就是了。
第二,智慧作业有量更有质。在智慧作业微课录制方面接受了今年的教训后,应该懂得“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所以,对待今年的智慧作业微课要追求即有量也要有质。随着智慧作业的认可度越来越大,关注的老师越来越多,家长对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做的比别人好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三,教学成果必须落地实施。原计划在本学期实施的一,三,五年级落实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拓展训练课程,我想很难在三个年级段实施,当初的设想是在三个年级同时进行,二年后就有一到六年级的全学段课程资源,但这个想法恐难实现,可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包括经验都很难跟上,所以还是保守一点,争取先从一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待九月份再对是否从三个年级段实施该课程作出研判。
第四,参加自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自己做的还不够、不深、不精。我在2022年就阅读纸质书方面仅读了两本,完成了一篇读书笔记,单位上开展的读书节上的读书任务也没有完成,简书日更也放弃了。今天,在这做出年度总结才看出自主学习是很不乐观的。因此,我就2023年的学习计划作出如下安排,第一,纸质书阅读8本,并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笔记;第二,樊登听书10本,并撰写不少于500字的听书笔记;第三,至少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科论文发表或获奖;第四,试着尝试加入新网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