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生活看到自己所要
今天在群里看到雁行和风铎老师带领了好几对家庭去户外活动了,尤其是看到老师的照片,雁行老师放松地躺在溪水里,风铎老师像小孩一样在吃东西,我越来越向往老师们的状态,有一对儿女,工作时专注工作,玩时像孩子。
他们的生活多精彩啊,好像不久前雁行老师还带队刚从台湾花莲回来,那几天风铎老师去了新疆,回来就开了P.E.T工作坊。这几天他们又有活动了,工作、学习、游玩,真是领人神往。
对比自己呢,学习就是一本正经的听微课,做笔记,写感悟。工作也是一本正经的,做好领导布置的任务。人生除了工作、学习、家务,我还想要多一些体验,好好享受生活,边体验边学习,边享受边工作。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业,或者是爱上所做的工作。
最近有几天没坚持写晨记,原因有:一时间紧,每天早上八点要报到出发,早上我没办法起太早,按时起来时间不充足我写的过程也会过于匆忙。二没有完成很受打击,早上写了计划,当天如果完成了我会觉得那天过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如果没完成我会觉得那天好像白活了。其实也是在忙,计划赶不上变化,生出很多工作来,最后没有为自己活。到了晚上看到计划很有挫败感,一次挫败,二次挫败,不想让自己感到难受,我就不想再写了。
对比,群里的同学们他们都能坚持下来,为什么我不行。他们不管早晚都会找时间记录,不管长短都会记录。我突然发现我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所以,每次的计划都会写得满满的,每次的笔记,感悟都会写得很详尽(至少在我的能力范围里我做到尽量好)。这样的模式,如果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在我比较疲惫的时候,让我感觉很吃力,虽然我按计划完成了,但是我会觉得累。
于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我有时会懒得去做了。这很像读书时,我有点累睡觉睡过头了,周末早上醒来发现已经快九点了,我从一个很焦虑很紧张的状态,走向另一个极端,索性不做了,然后那个上午我会放弃啥也不做。这样的模式我成年后也有,于是就会在明明很忙的状态,还会去追剧。
其实,我可以换个思维方式。同样是往杯子里倒水,为什么我以前只是盯着空的部分,一直觉得自己没做好,没完成。现在我也可以盯着满的部分,不管多少,我已经完成了,慢慢完成积累就可以了。
所以,我在想计划不要给自己定得太满了,毕竟现在不是学生状态,还有工作,还有家庭,还时不时出一些计划之外的事情。如果计划完成就超额再做一些,信心会更足一点。
另外,学习不光是听课,笔记,更多要实践,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