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帝王》如何做一个圣明之君?

2024-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映月池上

庄子之《应帝王》篇,是说以帝王,故称其为“应帝王”,本篇是以庄子之道家思想传递一种高明的治世理念,名为“外乎大道,内乎自然,顺其本性,无为而治”。

《应帝王》篇第一个故事讲

啮缺问王倪,问了四次而四次都答称不知道。这里的四问而四不知,是啮缺问王倪事,载庄子的《齐物论》篇,“四问”为“知物之所同是乎?”“知子之所不知耶?”“物无知耶?”“知利害乎?”王倪都答称不知道。啮缺因此欢喜得跳了起来,走去把这事告诉蒲衣子。

蒲衣子说:"你现在知道了吗?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他还心怀仁义以要结人心,虽然也获得了人心,但是未能超脱外物的牵累。泰氏睡时舒缓平静,醒来时安闲自得。任人把自己称作马,任人把

自己称作牛。他的知见信实,他的德性纯真,而从来没有受到外物的牵累。"

这里蒲衣子所说的有虞氏和泰氏,是指古代的舜和上古帝王。啮缺之所以因王倪的不知而欢呼雀跃,是因为对方的不知让他悟道。知有限而不知无限,知会引发是非,不知则不会产生利害。知让人为名利所累,不知则无欲。故蒲衣子才这样回答啮缺。

接下来肩吾见到狂接舆,狂接舆说:"日中始对你说了些什么?"

肩吾说:"他告诉我,国君凭自己的意愿定出法规,人们谁敢不听从而被教化呢!"

狂接舆说:"这是虚伪骗人的做法。这样去治理天下,就如同淌着大海去凿河,使蚊虫背负大山一样。圣人治理天下,是用法度来约束人们吗?圣人是先端正自己而后感化他人,任人做一些能做的事罢了。鸟尚且知道高飞以躲避罗网弓箭的伤害,小鼠

尚且知道在神坛下打洞以避开烟熏和挖掘之祸,难道人还不如这两种虫子吗?"

天根到殷阳游玩,来到蓼水边,恰巧碰到无名人,便问道:"请问治理天下的方法。"

无名人说:"走开!你这个鄙陋的人,为何问这使我不愉快的问题呢?我正要和造物者为伴,厌烦了,就乘着轻盈虚渺的气,飞出天地四方以外,畅游于无何有之乡,处在空旷辽阔的旷野。你又为什么用治理天下的梦话来干扰我的心呢?"

天根又再次询问。无名人说:"你要游心于恬淡的境界,形气要合于漠然无为顺应事物自然的本性而不来杂私意,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这里无名人是庄子虚拟的人物,道家讲究“圣人无名”故意指圣人。为何天根询问无名人如何治理天下,反而遭无名人厌烦呢?因为庄子也是提倡“无为而治”。在圣人眼里,“如何治理”,也就以为着有意而为,取巧能干。而“以智御智”,则就如同肩吾和狂接舆之间的对话所说的一样,国君凭意愿定出法规,那是虚伪骗人的手段。为何呢?飞鸟尚且知道飞高以避箭网,老鼠尚且知道在神坛下打洞以避祸患,更何况是人呢?

故在天根的再次询问下,无名人又说道:圣人是先端正自己而后感化他人,若想真正治理好天下,天根你得先把自己养到恬淡无为的境界,作为君主自身合乎大道了,天下也就自然治理好了。

此即为《应帝王》篇上半部分的内容,那么何为真正的圣明之王呢?庄子又会给出怎样的观点?下半部分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