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他的旧忆
翻山越岭重拾旧忆。荏苒岁月,带不走点滴。沉甸甸的记忆,动一动就是你,望眼成穿,满目河山全是你。
——题记
“当时的新疆就是一片大戈壁,简直就是鸟不下蛋的地方,后来派我们支援边疆,这才带着一家老小来到这么个鬼地方,当时真的觉得新疆是个鬼地方。”张爷爷一脸淡然,缓缓的道。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那时候的张爷爷相应了中央的号召,带着新婚的妻子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这一去就是几十年。
“那时候国家规定一年支边知青每人每月七块多一点的补助费还被公社占用了,最后没有粮食,我们就吃土豆,吃鲜玉米棒充饥。去找公社干部交涉,去了好几趟才借到三十元,买了两袋玉米粉,整整吃了二十天,才接上新粮下来。”爷爷的眼神飘向了远方,眼里满是感慨和回忆。
“我们住的是住的是泥草屋,睡的是土坑。最要命的是冬天,气温下降到零下四十度,由于没有准备好充足的取暖柴火,睡的坑是凉的,室内温度有时与外面的温度差不多,大家冷得不得了,没有办法,只好身穿衣裤,头戴狗皮帽睡觉。刚去的那年,入冬前没有抹墙,墙壁漏风,墙上结满了冰霜,类似早上醒来,被子冻沾在墙上,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把被子连冰霜一起拉下来的情况,是常见的事。”
说着,爷爷捏了捏鼻子,抽噎了一声,“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太苦了。”
“那会来到新疆人生地不熟,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里一年只允许种一次庄稼,全靠夏天劳作,早上三点左右太阳就上山,就得出工,晚上8点太阳下山,才能收工,一天要干十三四个小时的活。那时,体力劳动繁重,又加上吃不好,睡不好,真是有苦说不出。到了冬天也闲不着,要铲草喂马,刨粪送粪,打场,送售粮食,这些开始时都是要靠硬拼才能闯过去的。”
“那张爷爷,您觉得新疆从您那会开始一直到现在,您觉得新疆哪里变化最大?”
“要说变化,那真是太多了。”爷爷眼睛里闪着泪花,“那时候哪有你们现在这么好,有饭吃,有学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满街都是商品。我们那时候全是布票粮票,一人就几张,没有粮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哪像你们现在,只要有钱,想买什么买什么。”
“当时的北门还是一片戈壁啊,土都要裂开了,你看现在,柏油马路,行道树,什么都有了,什么都不缺。当时的红山全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巴,走几步直陷到你脚踝,回去你就看啊,这哪是鞋啊,简直就是一团泥巴啊!哈哈哈哈哈......”爷爷自嘲般的大笑了几声,“现在都改革开放了,新疆根本不是我们一开始来的时候的那样了,变化太大了!”
“用你们的新词!叫什么......日新月异的变化!什么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对吧?”眼睛都要眯成了一条缝,眼角的皱纹彰显着他经过的岁月的洗礼,他笑意盈盈,摸摸我的头,“你啊,应该庆幸,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应该庆幸,你们太幸福了啊......”
说罢,他拄着拐棍缓缓站起身来,历经沧桑的身躯略显佝偻,逆着光蹒跚地走出房门,坐在小院的藤椅上闭着眼。
“新疆是个好地方,一大片草原也望不到边,油油的草地上全是各种各样的花,山坡上是成群的牛羊,有时骆驼排着队穿越村庄,越走越远消失在远方......”他喃喃着,自言自语着,仿佛说给自己听,又仿佛说给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