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作者: [法] 塞利纳
原作名: D’un château l’autre
内容简介:
《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是塞利纳的第三部重磅作品,塞利纳在该书中娓娓讲述自己穷困潦倒、备受诅咒的作家和医生生涯,他从巴黎的寓所逃往维希流亡政府所在地德国锡格马林根,以及在丹麦西部监狱里的种种遭遇和贫病交加的生活经历,用幻想的手法和黑色幽默的笔调描绘了包括贝当元帅、赖伐尔总理在内的“附敌分子”和 “德国鬼子”滑稽可笑的众生相,同时也对戴高乐等政治人物,萨特、阿拉贡、罗歇•瓦扬等法国文坛主流作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像《茫茫黑夜漫游》一样,作品真切展示了一个阴森可怖、冷酷无情的鬼魅世界,深刻揭露了战争的残酷、疯狂、对生命的戕害和对人性的摧残。
著名作家昆德拉对这部作品评价甚高,他在《相遇》中写道:“许多与塞利纳同代的大作家也都有过死亡、战争、恐怖、酷刑、流放的经历……而他是唯一发声诉说这种极其特殊经历的人,在这种经历中人被完全剥夺了生命的排场。”
作者简介: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 1894-1961),法国天才小说家和医生, 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茫茫黑夜漫游》《死缓》《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北方》等。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很好看,怪有趣的,有点不舍。塞利纳骂人骂得可爽了!故事性也强,恍惚间我想起马拉巴特,有点搞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他赋予它独自的方向。
# 赛利纳的狂欢式语言 有拉伯雷的影子(也无怪大江健三郎很推崇塞利纳)这种语言风格有时清澈简洁有时泥沙俱下 塞利纳终归是一种散文化的文体家
# 萨特就是瞎眼阴虱,这个比喻十分恰当。
贰:
这部作品给读者最直观的冲击就是它“愤愤不平”的文字,不同于《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本书全程迸溅着火花,是激烈、跳动的意识流,出人意料地有更好的“悦读”效果。实际上,书中的语言内容并无丝毫愉悦,反而充满愤懑、烦躁,塞利纳不断地咒骂和讽刺攻击者,为自己的厄运反复哀鸣。他在书中多次提到自己逃离巴黎时,人们冲进他的家,洗劫一空,对于砸烂他摩托的人更是“耿耿于怀”:“他们跑过去把我的摩托车砸烂了!……当时我已经逃走了!……他们坐在我的座位上发泄他们的仇恨!……他们沉醉在报仇雪恨的欢乐之中!……用靴子狠命地踹……好像那是我本人的头骨!”;对那些“对人不对事”的评论家,他则借用书中出版商之口说:“里面找不出任何能把您再次关进牢里的东西!没有色情!没有法西斯思想!您真是个倒霉蛋!……可是,那些评论家……已经把獠牙露在外面!准备好了!恶语相加!不一而足!……咬住不放!您让他们讨厌!……他们吃什么呀!”
塞利纳就像疯狂地机关枪,喷射怒火,把平素的压抑、忍受的不公,或许还有复杂的无奈,都全部倾泻出来;他又像“全民公敌”,站在“主流”的对立面,从而也更无所顾忌,政坛、文坛、出版业的各路人马都被骂得狗血淋头,戴高乐、萨特等“名人”无一幸免。而论及此,必须感谢译者在文中的注释,因为塞利纳在书中提及大量相关的时代人物,有些还使用化名指代,同时还夹杂着各种隐喻、典故,只具备一般文学和近代欧洲历史知识的读者必须借助译者的注释才能看懂,其语言的“冲击烈度”可见一斑。
回顾曾经的不幸,塞利纳没有使用悲伤痛苦、阴郁沉重的“口吻”,而选择狂风暴雨、暴跳如雷式的“述说”,即便是回忆腐蚀自己精神和肉体的监狱生活时,他也一如既往地狂怒,而不顾影自怜或干脆不敢回想。《城堡》的部分魅力可能就来源于塞利纳的愤怒和孤注一掷,冲动之下的语言或许并不客观,但却来自内心的真实,这恐怕才是读者在“酣畅淋漓”的叱骂中隐隐觉出的深层共鸣。
《城堡》中满满的愤恨是塞利纳的流露,也是他的技巧,就像本书是真实历史与虚构情节的融合一样,这是他用怒气和才华相融合而创造的巨龙,当它喷出熊熊火焰,惊异的众人要么忘我呆立,要么四散奔逃。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