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
这的确是一个极其便利的信息时代,今天的人们可以通过个人端设备轻而易举地获取各色的时事新闻,可以通过网络与天南海北的人交换想法,胡侃乱侃,让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光发热甚至发臭,也可以通过各类知识社群软件不断填充自我,去学习那些自己在过去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打死我也不会想到,我会去B站学做鬼畜)。
①
当你把创作的内容po到网络上的时候,出现的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要么被别人看到,别人产生兴趣,而后热度逐渐上升,出现一定范围的传播;要么被别人看到,别人不以为然,视作过眼云烟,而后石沉大海。这结局另样的具体原因可能千差万别,但根本还是在于,你所提供的内容能给读者带来什么,能让读者获得一种怎样的提升——视野的开阔,心灵的感动,闲暇时候的消遣,悲伤哀愁的慰藉,现有思维深度的扩展,对时下事物现象的全新思考......
我们习惯于把能给大家带来如上体验的内容称为有用的内容。可毕竟作者层次水平各异,创作居心与心境也各异,所以社群网络上充斥的各类文章干货指数自然也就各异。
大量低俗充满性暗示的文章
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大量散播焦虑贩卖焦虑的文章
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大量迎合人们急功近利心态的文章
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大量有关“明腥”鸡毛蒜皮屁大点儿事的文章
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你费劲心思调查数据,尽心考据典故,反复推敲措辞的文章,结果热度比不上隔壁标题党写的一篇《惊!广场舞大妈街头撕逼原来为这般》。气不气?郁闷不郁闷?怀不怀疑人生?
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
②
当然,一篇水文的爆火,不是一两个臭味相投的标题党,快餐客惺惺相惜互吹一下就能捧起来的。
这并不是简单的卖方市场,稳定供给的出现终归还得是由于稳定需求的存在。只不过,快餐客运用他们对吸睛博眼球的深刻理解,应用看上去并不怎么光彩的巧劲对接了这供给与需求。
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到底,人们还是有急功近利的时候的,
到底,人们还是想窥探未知预见未来的,
到底,人们还是容易被煽动性的言语打动的。
③
水文作者的生存权利我剥夺不了,
撑饱韭菜的境界视线我影响不了,
但我的无奈我感受的到,我的文字我也把握的了。
为什么标题党和快餐客总是能轻易俘获流量?完
来自网络,觉得好看,侵删 之前的一段碎笔:浮世有纷扰,
浮世很喧嚣。
有人对孔方兄趋之若鹜,
有人是鲜花掌声的忠实信徒。
有人在自己一手编织的梦里肆意酣睡,
有人对可预料避免的失败折戟选择麻木。
有人沉沦刚愎,闭塞耳目自发自觉地去目空一切,
有人坦荡洒脱,以一种看透一切的超然心态观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