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豆腐(续)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丁勾dinger
为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家里制作和出售豆腐的流程了,首先做豆腐是为了在街上逢集时出售,逢集是按农历的,大约是隔一天一次,并且集中在上午,也就是说爷爷奶奶必须在早晨之前做好豆腐,那只能是前一天了。
首先爷爷奶奶要把黄豆用清水泡上半天,然后磨成豆浆,加入锅中煮沸,这需要大量时间。煮豆浆时正好是在做晚饭时,所以所有的锅都得用来煮,晚饭只好延后或者从简,这对我来说真是个挑战。由于父母不在家,只有爷爷奶奶在家,他们又得做豆腐,可想而知我的晚饭是怎样简单了。煮完豆浆,就需要把它们放入水缸,加上卤水搅匀,冷却后加入由厚布包裹的框,用来过滤,按压即将成为豆腐的多余的豆浆。之后,放上一夜,等第二天早上豆腐就做好了。从又圆又小的黄豆变成了白白嫩嫩的块状的豆腐,不得不说,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魔术。
逢集的早上,奶奶早起,骑着三轮车去卖豆腐,直到把一框的豆腐都买完才会赶回家,有时都来不及回家做午饭,所以做午饭的重担就只好交给了只会做青菜豆腐的爷爷。这简直是煎熬,我没有埋怨爷爷的意思,因为我知道他常年吃素,最喜欢吃的就是青菜豆腐,可对我来说,额,我还只是个孩子。
幸好,等我吃着豆腐青菜吃完一碗米饭时,奶奶就赶回了家,带着肉菜急忙下厨,重头戏才开始。
就这样年复一年,我也吃下了数不清的豆腐,虽说大多数都是清淡无味,但偶尔奶奶也会把豆腐煎的油亮亮的,加上酱油就如同瘦肉一样放入菜中,让我也感受到美食的滋味。所以,我也养成了清淡的口味习惯,不喜欢过甜过咸的菜肴。
其实说起来,豆腐本身一点味道都没有,为什么它还是受那么多人喜欢呢?或许苏轼说的对,人生有味是清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