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10:项目启动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cshuangc

3.2节:一切从kick off开始,讲的是项目启动。


首先解释下kick off的含义,作者在本节多次用到这个词组。Kick Off是足球比赛开球的意思,现在被广泛用于开始做某事,在项目里指的是项目的启动大会,而启动大会及其准备工作(主要是团队组建和各种计划的确定),就是所谓立项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图所示。

立项阶段的工作内容

团队组建

团队组建就是确定项目需要的人,需要产品经理向不同团队的主管和经理要人。

作者提到他会组织一个“项目督导委员会”,成员一般是项目成员的老板,主要负责“背黑锅”和“买单”。当项目因为种种原因出现重大变更的时候,比如成本、时间、需求等,我会向他们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才执行变更,这也是项目经理对自己和项目成员的保护。而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提供也需要靠他们,除了人,还有很实在的项目经费,有可能的话都尽量多要一点,最好有富余,但也要尽量省着用。整个项目期间,各种信息会随时知会督导委员会成员,但大多数情况老板们无须有什么动作,所以他们也乐于参与。同时,对于项目成员来说,知道老板们随时在监督项目,并且看得到自己的努力,所以也会做得格外卖力。

典型的项目组织结构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组织结构。PD,负责项目的需求,他们中的某一个可能兼任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及其团队,负责开发相关的任务,其中开发经理需要负责开发的时间计划与任务分配,并全程掌控设计、编码直至上线的过程;测试经理及其团队,负责测试相关的任务;UE(用户体验团队),对于互联网、软件类产品来说,负责产品给用户的展现,比如交互效果、视觉效果等;服务团队,负责产品帮助的编写,以及上线后的服务工作等;如果项目牵涉了其他产品,我们还会设置各种职能的接口人以协同工作;更加复杂的情况,还会有其他角色出现。

这个组织结构肯定会随着项目的进行不断微调,我们也无须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就把人凑齐,一般来说,最关键的几个人到位了就可以开始,通常是项目经理(统筹管理整个项目)、PD(写需求文档)、开发经理(制定项目的开发计划)。

计划确定

项目计划就是谁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

再评工作量,推算工期

作者提到,互联网公司日常的项目,如果是基于网页的软件,典型的项目周期在2周到1个月;大一点项目,最多不超过三四个月。这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再次评估“工作量”并推算出“工期”

第一步:之前提到过BRD里给各项需求做的工作量初评,现在再一次拿出来参考,因为从产品会议结束到制定项目计划的日子中,PD们同时也在做PRD的细化,开发的同学看到PRD时,每个功能点的工作量评估得已经更准确了。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初评工作量的时候是开发经理之类的角色统一评估的,未考虑谁来做,而现在是开发经理根据团队里开发工程师的能力特点、擅长领域等因素,“因事择人”,把各项开发任务分配给最合适的人。之后,每一位领到任务的开发工程师自己评估工作量,为各自的任务买单,承诺最可能时间。

常用的方法是“三点估算法”,即评估出最乐观的工作量、最悲观的工作量、最可能的工作量,然后按下面的公式估算出工作量:

工作量 =(最乐观+最悲观+最可能)/3

或工作量 =(最乐观+最悲观+最可能×4)/6

这里的工作量粒度也会比初评的时候细,至少精确到“1人天”,短期项目甚至是“1人小时”,按照经验,“1人天”通常等价于5~6“人小时”,而并不是按照一天工作8 小时计算,因为每个人都很难保证持续高效,并且不被其他事情打断。一个没人打搅的日子,能有5个小时高效的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我觉得这个还是蛮重要的,如果按照8小时来算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步:开发经理把项目中各位工程师评估的工作量做汇总推算出工期。注意,工作量只是说某人完成这件事需要多少时间,而工期是转化到日历上,说明这件事从何时开始到何时可以结束。这时候要考虑到各项任务的依赖关系,以及项目成员在这段时间内的其他工作,并适当留出机动时间。

第三步:因为日常项目的资源瓶颈一般在开发阶段,所以其他计划在开发计划初步确定之后再与之配合生成,而对于项目经理来说,需要在更大的粒度上把开发计划、测试计划、发布计划等合并成为项目计划,并确定项目的几个里程碑,也是监控点,通常是需求完成、编码完成、发布上线。

牢记沟通

从项目开始直到结束,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沟通,由沟通问题导致的项目不顺利也占了极大比例,所以有必要一开始就约定好项目的沟通方式。项目沟通方式各有不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周期:以“日”或“周”为单位,主要取决于项目时间的长短及变化的频率。

渠道:会议、邮件等,需要在成本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发起者:一般由项目经理、开发经理、测试经理主导相应的沟通。

参与者:发起者确定参与者,不要遗漏项目边缘的同事。

一般来说,常做的项目,通用的沟通方法有如下几种:

项目晨会:自项目进入开发阶段至发布日止,开发经理每日召集相关人员,主要是PD、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参加。

项目日报:自Kick Off起至发布日止,项目经理每日发给项目的所有干系人,测试开始后以测试日报为主。

评审会:相应PD召集需求评审;相应开发人员召集设计评审;相应测试人员召集TC评审;产品可用之后,项目经理尽快召集功能评审,项目所有干系人参与评估。

项目变更申请:项目发生重大变更,项目经理与项目督导委员会沟通后确认变更。

发布预告及公告:项目经理在项目发布前两个工作日发预告给项目所有干系人,项目发布成功后发公告给所有干系人。

Kick Off(誓师大会)

上面说的团队组建、时间计划、沟通方法准备好以后,就可以举行誓师大会了,也就是项目Kick Off会议。项目Kick Off会议,简称KO,作者将其重要性总结为“不可或缺”。KO首先是让项目成员了解项目要做什么,此外其很大作用是在心理鼓舞士气。

KO通常只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15分钟内,需要传达的信息有如下几点。

项目背景

我们在哪里?说过去,做项目之前的“悲惨境地”,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以让听众为终极目标痛下决心。

项目意义、目的与目标

我们去哪里?说将来,做项目之后的美好前景,解决什么问题就算成功了,以让听众为终极目标“面带桃花”。

需求、功能点概述

我们怎么去?说现在,具体用什么方法促使“过去”到“将来”的转变,以让听众为终极目标跃跃欲试。

上述这三步曲其实和BRD里的项目背景、商业价值、需求描述大同小异,可以借用。下面三点就是新鲜的了,也正是之前三节准备的内容。

项目组织架构

目的是让项目成员互相认识,明确有什么事应该找谁。

关键人物都要到场,比如很重要的督导委员会成员,他们可以高屋建瓴地给项目成员描绘项目的重要性和伟大前景,说不定还会一时兴起追加一点团队建设费啥的,非常鼓舞士气。项目的早期,务必要让老板们多多参与,反复确认方向正确,这时候做各种调整的成本比较低。

注意也不要遗漏工作不多的项目成员,比如小型项目的大多数活动是开发及其相关过程,所以经常会忘记服务部门、配合部门的接口人。如果他们不知道相关信息的话,那么即使项目本身顺利发布,之后也会带来很多配合上的问题,比如培训没有到位,客服对新功能不熟悉等,从而导致客户投诉。

项目计划

让所有人了解两个关键点:第一,项目的时间点与里程碑;第二,各个时段需要的资源,即每个人要在各个阶段做什么事情。

沟通计划

和项目全体成员明确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太多事情的不顺利都是沟通的问题,大家都做不到一直主动、彻底地沟通,所以有个规矩来逼着做一些沟通的工作,并且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约定好,可以免去很多麻烦。

最后提一点,凡是会议,就总会有人缺席,所以别忘了把会议记录发给所有干系人。

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树”

项目就要正式开始了,开始了之后就是项目管理了。

做项目的目标无非是多快好省:范围大、时间短、品质高、资源省,我们通常是在上述4个要求中做平衡。上面所说的目标对比经典的项目TRQ:项目时间(Time)、项目资源(Resource)、项目质量(Quality),几乎一样。一点小区别就是Q(质量),作者把Q解释为“Quality+ Quantity”(品质+数量),而在真实项目中,Q更多的是表达Quantity(除非有特殊情况,“品质高”这点是不会舍弃的,所以可变的是项目范围)。

综合一下,我们做项目的本质就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在时间要求、人财物花费、项目范围三点上做平衡

工作中能碰到的几乎都是常规的项目,公司或团队已经做过无数遍了,所以该有哪些人、按照何种顺序做什么事情也相对清晰,之前说的团队组建、时间计划、沟通方法等,都已经默认了这个前提。

但偶尔碰到一些全新的项目,该如何入手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走最初的几步

在了解背景、目的、目标等的前提下,明确任务之后,首先分解任务,即著名的WBS,要重视完整性,保证“滴水不漏”,比如工作环境准备,有时候需要单独的会议室、额外的机器,各种福利的申请……一开始不考虑流程及资源限制,也不用把任务排序。有经验的项目可以利用原来用过的WBS模板,自顶而下地优化并套用,无经验的项目可以自下而上,列出一个个最小的任务点,再组装起来。WBS做完,看上去就是倒过来生长的树,在之后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这棵“树”!下图是作者通过多次的项目,总结出的“产品模块级项目的WBS模板”。

产品模块级项目的WBS模板

然后把这些任务排序,几次实践之后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任务是有相对固定的执行顺序的,渐渐地这也就成为经验了。接下来,应对每个具体的项目,评估出每项任务的工作量,安排人力资源去完成任务,把工作量转化为工期,也就得到了项目的时间计划

随着做的项目越来越多,大家应该一边做项目,一边形成自己的WBS模板,以后再遇到类似项目的时候,不管规模大小,这些事情总是大同小异的,心中就有“树”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