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随感收获

向阳而生的课堂

2020-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水一泓slj

今天跟孩子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一个工作认真负责,潜心业务钻研,教学一丝不苟,关心爱护学生的异国教师;一个毫无民族偏见、一个尊重中国,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弱国子民的人生导师。当时的鲁迅,对中国充满爱,却又怀有怒其不争的愤慨,在失望、孤独、无奈、厌恶、痛苦中苦苦挣扎,藤野先生成了他至暗人生中的一缕光。

上这节课,我的情感也是激越的,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着光芒,相信他们心中也涌动着复杂的感受。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同情与尊重,对藤野先生的佩服、感激与敬仰。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师生共同沉浸于文字的美妙、情感的美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析、揣摩、感悟,一个个方块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无限丰富起来。

此时此刻,孩子心中涌动着的,跟青年鲁迅相似的感受,我相信,爱国家,爱民族,在此刻不再是空洞的口号,有责任,有担当,在此刻也不再是无意义的符号。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美好。

中午,一起吃饭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吐槽现在孩子学习态度糟糕,学习习惯糟糕,而且毫无责任心,毫无自尊心,成绩一塌糊涂。我们老师每天仿佛在泥潭里挣扎,中间两头顾不周全。大家一声叹息。

我悄悄问了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说,是因为社会家庭包括学校老师,急功近利纯粹追求分数成绩。

有人说,是因为孩子每天机械被动地接受枯燥无味的公式原理字母文字。

有人说,是因为除了学习,孩子被灌输的理念,只有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些所谓的理想遥不可及又高不可攀,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昂扬不了他们努力的斗志,引领不了他们人生的方向。于是,他们怀疑,他们倦怠,他们放弃。

那么,这些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真德育的缺失。有人回答。

我同意。

德育,绝对不是喊喊口号,更加不是把排好队,吃好饭、走好路作为工作重心的。

思想的引领,情感的熏陶,品德的养成,热情的激发,完善人格的逐步形成。这需要德育理念指导下的成体系的德育内容与方法。

德育永远比教学重要,只有德育健全了,教学才能水到渠成地良性开展。

我又想起了上午的《藤野先生》,这倒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课堂。

孩子需要这样的课堂,他们也喜欢这样的课堂。

我默默告诉自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能做的,是在我的课堂上,让孩子们的心灵向阳而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