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和等待是一种智慧

隐忍和等待是一种智慧,下面三个历史典故对此做出了很好地诠释。
卧薪尝胆
我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复国,不惜在仇人吴王夫差的侮辱和折磨下卧薪尝胆、隐忍苟活,一步步麻痹敌人,最终取得了夫差的信任而将他放归越国,后起兵灭吴。
胯下之辱
我国战国时期,韩信年轻时的一天,一个恶汉在闹市里拦住他,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后来,他帮助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成就霸业,被封淮阴侯 。
杜鹃不啼
日本战国时期,有3位叱咤风云的大名:织田信长、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
一天,人问:“杜鹃不啼,欲闻其啼,如之耐何?”
信长曰:“杜鹃不啼,则杀之。”
秀吉曰:“杜鹃不啼,则逗之啼。”
家康曰:“杜鹃不啼,则待之啼”。
纵观三人:
织田信长,以暴风骤雨般的气势一统天下,而一场本能寺之变使其功败垂成。
再看丰臣秀吉,耍弄权术、辛辣老练,仅仅数月便击败叛乱的明智光秀,在信长之后完成统一大业,而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招致国力大损,最终郁郁而死。
最后是德川家康,从小历经磨难,不断在困境中忍耐。早年做人质时寄人篱下,处处小心。成为大名之后,主君信长逼其杀子,为了巩固政权同时不招致信长的愤怒,他选择了忍让。小牧长久手之战时,在已经取得了对秀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战争扩大,他再次选择隐忍退让,甘心做一个家臣,暗中积蓄实力。几乎在每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他都选择了隐忍,等待历史机遇的出现,最终成就了关原之战的辉煌,开创了200余年德川幕府的太平盛世。
生活中,许多人一味莽撞,不懂得隐忍、等待。隐忍者并非懦弱,如上文的勾践、韩信、德川家康,他们是在等待时机,为最后的成功奠定基石。
隐忍的人知道等待的好处,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始终努力地成长,就会像种子一样,终究有一天会破土而出;一只小鹰,羽翼未丰时,一次次飞向矮墙,是在为有朝一日博击长空而努力,一旦它羽翼丰满,便会一飞冲天。
当我们能力不足、基础不稳时,努力积累、不动声色地等待时机是一种成熟、一种智慧。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人必须学会在今日努力,为明天等待。
每个人都有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今天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是在为将来努力。今天和未来之间也许会有很大的距离,为最终跨越这个距离,除了努力之外,惟有隐忍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