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的时光旅行·在路上摄影

山河一隅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81人  虔冰

借着小长假的时机,去感受了一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这一路上,说不上悲喜,只是无意中多出了些许不一样的感慨。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八达岭长城

踏上旅程之前,有朋友问,爬长城的意义是什么呢?它仅仅是用黄土大砖堆砌起来的城墙,历经沧桑,徒留悲怆。当时我无法给他一个漂亮的回答,只说,我们去感受高处视角下的大好河山。

事实上,到了真正行走在黄土大砖上的时候,山河一隅的壮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美”的层面上,那是一种满怀赤诚的热爱与向往。

当是时,是身体与历史的交流。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两千多年来一直盘旋在祖国疆土之上,守卫河山,并且在不断的修缮延长。那蜿蜒不倒的壮丽,是数千年以来,无数卑微的灵魂用血与肉筑成的屏障。

脚步踏在饱经沧桑的砖瓦上,仿佛叩响了一记古老的钟,它的钟摆摇来晃去,嘀嗒嘀嗒的,诉说着关于那些烟尘弥漫的年代,发生的爱与恨,喜与悲,思念与泪水。

那一道巍峨绵延的巨龙,匍匐在高山之上,举目四望,扑面而来的是令人臣服景仰的霸气,让人不自觉的,生出肃穆庄重的敬意来。行走在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石阶上,长长的斜坡,高高的烽火台,我们抓着栏杆也走的艰难。而在那个极速行军的岁月里,没有栏杆,在那个百姓被抓来做壮丁修长城的日子里,群山还都是交错从生的荆棘与树木,没有隧道,更没有一砖一瓦,一石一阶。

老城墙上布满了灰尘,那是风拂过这奇迹的面颊,留下的悠关岁月的东西。不知不觉中,两千多年已逝。无论是主持修筑长城的帝王还是亲手为长城添砖加瓦的百姓民工都已经随风逝去,仅仅留下这写满故事的城墙,为后人所瞻仰。

历史在轻吟低诉它的不易,也在向后来的人们展示着它浓厚的底蕴,它的骨血里裹藏着无数圣洁的灵魂,他们在歌唱,他们在哭诉……

爬长城,是在感受生命的高度,去倾听那些卑微却又不屈灵魂的诉说。

登高处,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

面对山路的崎岖,行走自然是艰难的。爬行的过程中,诚惶诚恐,生怕跌倒,不时的夹杂着一两声刺耳锐利的尖叫声。然而,待到登高处,一切彷徨都化作尘埃。

长城上的风很爽快,它呼啦啦的吹着,拨弄着行人的头发,四处的桃花也随着它的节奏花枝乱颤,远处的那片厚重的绿也似乎因此生动起来。

山河一隅

被风拂过面颊的时候,攀登上来的苦和累已经被忘的一干二净了。这时候,人很容易抛开尘世喧嚣,好好享受此刻纯天然的轻松与美好。这里没有堆积如山的工作,这里也没有必须为了生计而做出的妥协,这里有的仅仅是潇洒而直接的风,连绵起伏的山和树。

山河一隅

站在山上,远处仍有山;倚在墙边,远处仍有墙。这是一条沉浸在历史余韵和自然恩宠里的雄关漫道。若是生活在市井篱墙中不够游刃有余,偶尔累了,来这里放空一下自己,也不失一个好去处。

行走中,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离别。

这是一个并不顺利的旅程,当天我们花了将近七个小时的时间抵达长城,从火车,公交车再到出租车,其中坎坷,不言而喻。

然而也正因为这并不容易的过程,在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有缘人。如果说一次擦肩是巧合,那么三番四次的偶遇那一定是缘分了。

印象很深刻的是遇见了从南京到帝都来旅游的一家人,他们一家老小,有年纪很大的爷爷奶奶,也有仿佛四五岁光景的稚嫩儿童,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他们这一家人大部分是不方便行动的群体,却依然和我们一起,历尽波折,只为一睹长城风采。

后来我们搭乘同一列火车离去,挥别也不过是一瞬而已。

万里长城,尽管长度让人讶异,但是去爬长城的人依旧人满为患,从其中一个烽火台向另一个烽火台望去,路上都是正在前行的人。

山河一隅

这样让人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的长城,我们究竟在爬什么呢?

这个问题再问一遍,我会说,“我们爬的是情怀。

是怀揣着对祖国山河壮丽的向往,是满载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是记挂着这里埋葬的灵魂,是为了心中悠然升起的骄傲与仰慕……山河一隅,不仅仅是城墙土木,更是一处写满故事的圣地,让人不自觉被吸引,沉迷其中。

在长城脚下的时候,只觉得茫茫人海,哪怕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显得如此渺小。而当把这古老的城墙踩在脚下的时候,不禁感叹,这是我们的民族啊!它是一支只需要依赖手提肩扛就能筑起万里长城的血脉,这也是我们的国家,一个让我们有幸生于和平的地方。
山河一隅,正是家国大爱才让这里焕发光彩,也正是祖国的繁荣富强才让作为后来者的我们登长城不是为了御敌,全为观光。想到这里,感恩,自豪。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的你,是否也能肩负起复兴中华的重任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