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大行其道的背后
“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你能有多绝望”“咸鱼翻身了也还是一条咸鱼”,最近这种类似的毒鸡汤在90后,00后这批年轻人中慢慢流行起来,逐渐变成了一种主流。演变成一种文化——“丧文化”。
为啥会这样?因为年轻人们觉得,这些毒鸡汤点出了现实的真相,比起那些一味向上的正能量,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心理。反正努力都没用,学会放弃多轻松。
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又加速了丧文化的推广,原来消息闭塞,普通人看不到有钱人的生活,过着自己舒舒服服的小日子,每天开开心心地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但突然有一天,短视频火起来了,大家开始知道,原来有钱人的生活是那样的,原来阶级壁垒真的存在,原来自己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别人的出生线。然后“丧”的情绪在人群里迅速曼延起来。
而普遍年轻人的生存状态都是,被困在996里无法自拔,房价高的离谱,结婚结不起,看不到未来一点希望。这种情况下,但凡点燃一点点“丧”的情绪,就会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播。这种心理也很好理解,你看,“丧”的不止我一个人,大家都这样,然后一起抱团取暖。
我很怕自己成为一个灌鸡汤的人,但是,我更怕看到更多人被“丧”文化洗脑,真的成了这种文化的忠诚信徒。
我们讲年轻人的拼搏,不应该有局限性。我们奋斗的目标,不是为了车和房,或者仅仅只是为了给自己搭个窝。我们奋斗,是为了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房价太高买不起房,暂时就先不要考虑,这种大形势和背景下,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房市的走向。
努力拼但是没有升职加薪,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如开始重新复盘一下自己的“努力”究竟有没有效果,是不是在以结果为导向,还是仅仅只感动了自己。
把目光放长远,去看5年甚至10年后,去想一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为了达到那个目标,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然后去做就行了。
丧什么呀?有什么可丧的?因为买不起房而丧,谁规定我们必须定居在一个地方?因为结不起婚而丧,谁规定我们结婚必须要走那些繁琐的流程,甚至于,谁规定我们必须要结婚?
丧的本质,都是为自己设了太多条条框框,然后发现实现起来太难了。想不丧,就去把那些条条框框都打破,重新建立一个自己的框架。
记住那句话,最穷不过讨饭,不死终会出头,你还年轻,一无所有的人有什么可害怕失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