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简书电影人物

《芳华》不正常的人多了,正常的也就不正常了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86人  顾北秋

《芳华》我是点映去看的,冯小刚的电影不管上映之前的风评如何,我都会去看一看,因为有的导演的作品连期待也没有。在冯小刚这,总觉得可以看到些情怀,看到些人性,或者看到些敏感的别的人不轻易触碰的话题。

1.不正常的人多了,正常的人就不正常了-刘峰

刘峰是雷锋般存在的人物,在文工团的时候,就是团里的“万金油”,大家都知道有需要,找刘峰。所以猪圈的猪跑了,首先想到的人就是刘峰;刘峰每次去北京,回来就给老家是北京的战友带来家里的食物、信件;战友的表坏了,找不到可以修理的店,刘峰自己买修表的书把表修好;吃食堂破皮的饺子;晚上加班加点给买不起沙发要结婚的战友打沙发;团里有进修的名额,直接让了出去。

如果截止到这里为止,刘峰好像好的没有“人”的气息,所以在刘峰听了邓丽君的歌,冲动地向自己暗恋已久的林丁丁表白的时候,好像给一群人打开了一个闸口,一直期盼已久的闸口,似乎筹谋已久,终于抓到了别人的小辫子般的痛快,那时候的他们早就忘了得到过刘峰的帮助。就觉得早就知道这是个不正常的人,装了半天终于露出尾巴了。

但是刘峰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把进修的名额让出去也是有私心的,因为不想离开自己爱的那个人,他应该是那种可以被称为“好人”的正常人,比别人多了些善良,但是他一直都不是神,他一直有七情六欲,只是私欲相比较而言更单纯一些罢了,但是不正常的人多了,正常的人总会让人觉得不正常,单纯、善良是好的品质,但是他们不是啊,所以他们就想要去破坏这些单纯、善良,以达到你看你还不如我呢的目的。

林丁丁还是说不出来,脸上和眼睛里的表达我多年后试着诠释:受了奇耻大辱的委屈……也不对,好像还有是一种幻灭;你一直以为他是圣人,原来圣人一直惦记你呢!像所有男人一样,惦记的也是那点儿东西!……他干尽好事,占尽美德,一点儿人间烟火味也没有,结果呢,他突然告诉你,他惦记你好多年了,一直没得手,现在可算得手了!一九七七年那个夏夜我还诠释不出丁丁眼睛里那种复杂和混乱,现在我认为我的诠释基本是准确的。她感到惊憷,幻灭,恶心,辜负……


2.命运不会轻易被改变-何小萍

萧穗子的旁白里说: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真是善良。

一九七七年那个初秋,他被我们逐出了红楼,在他临行前整理行李的那个夜晚,她爱上了他。也许还要早些,她以心相许是在那个恶暑的午后,在排练厅使人走形的镜子前,在一群男子说一个年轻女子“馊、臭”的当口,在他们不肯哪怕触摸一下她的关头,他以他的善良背叛了他们,背叛了集体,给了她一记触摸,坚实地把一只满是热汗的手掌搭在她身上。

就像后来,小萍的父亲给小萍的信中说道:当了解放军了,就不会有人欺负你了。小萍大概也是这样认为的,自己爱的爸爸见不到,妈妈嫁了继父,好像出生以后,再也没有被谁爱过,再也没有被谁关心过。以为来了文工团可以改善自己一直以来的生存环境,发现这个环境并不欢迎自己,除了刘峰。

那样好的刘峰,让自己都不敢表白,因为觉得配不上他。

所以在见到萧穗子的时候说,你告诉林丁丁,我永远不会原谅她。

为什么呢?因为在小萍看来,刘峰配得上所有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别人伤害了,辜负了。

我们以为小萍会得到什么人生的改变,她会在炮弹来袭的时候护着烧的面目全非的战士,她立功了,但是她也疯了,最后的神志清明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毕竟命运的转换,因为得到什么荣誉变得高高在上并不适合她。


3.带有时代烙印的信仰

我们这一代的人,甚至偶尔会羡慕上一代的人。也许这样说会招骂。

信仰的力量太强大了,刘峰的好,是因为他的信仰,他的信仰要求他称为那样的人。但是当他被冠以“流氓”“下放”连队的时候你能体会他内心的那种悲愤又无可奈何,因为不是别的人,是有一部分代表了组织威逼利诱,盖帽定性,那是一个不分是非,黑白颠倒的时代。所以那些带不走的荣誉,瞬间对于他来说似乎都不重要了。

刘峰在受伤依旧不撤离的时候,书中是这么描述他的想法的。

刘峰露出得逞的微笑:这就是他要的,他的死将创造一个英雄故事,这故事会流传得很远,会被谱成曲,填上词,写成歌,流星到一个女歌手的歌本上,那个生有甜美歌喉的林丁丁最终不得不歌唱它,不自禁地在歌唱时想起他,想到他的死跟她是有关系的,有着细细一根纤毫的关系,但她脱离不了那关系。

刘峰还是怨林丁丁的。但是刘峰只是怨林丁丁才想到要是那时候死去也不错吗?他还是在扔掉了那些荣誉以后渴望成为英雄,一个不被遗忘的、能被人记住的人。


4.社会现实的反射

文工团的存在是那个社会矛盾典型般的存在。一方面这里拥有一群从事艺术的人,这些人热情、奔放、浪漫。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又是军队的一部分,要求忠诚,讲求纪律,服从命令,压制情感。每个时代的转型都会有自己时代独特的特点和矛盾,压抑和对自由的渴求就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矛盾,这样的社会阶段下,渴求自由、情感被认同只能是理想状况,只能是想象,不是现实。

萧穗子喜欢陈灿,陈灿讨厌一副子弟做派的郝淑雯,刚看电影的我们以为,也许萧穗子和陈灿会称为这个文工团里实现爱情的一对佳人,一切都源于爱。但是我们错了,子弟的陈灿在文工团的时候会给萧穗子带来新鲜的西红柿,但是离开文工团的时候还是娶了同样子弟的郝淑雯。


5.那些不曾轻易提起的时代

《芳华》所经历的实践跨度从1973年到1993年,中间经历了文革,领袖过世,对越自卫反击战,改革开放。文革也好,对越自卫反击战也好,一直都是公开的秘密,大家好像都知道,又好像都不知道。我认识一个小姑娘,在从事区域性的党史编辑的工作,成书都要出版了,最后紧紧是文革时期的内容被删掉了,因为从上到下都活的小心翼翼,大家不敢轻易提起,甚至不知道能够提起的程度在哪里,自己把握不好,就选择删掉为好。但是刚入职的姑娘内心就像看了芳华一样难以言说,历史,只要是历史,应该是客观的公正的存在的留下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一定是不能说,是不知道能不能说。至于对越反击战,我们在各种典礼上看到了抗日老兵、抗美援朝英雄,只有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是那么敏感,材料很少,大家好像也知道些毛皮,但是那段历史只存在于口口相传中。

越隐秘的事情,作品越少,人们越有好奇心。

《芳华》这部电影好像告诉了我们好多事情,又好像好多事情没有说完,建议大家看一看严歌苓的完整版小说,也许可以给你解一下惑,也许看了会更迷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