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开发程序员Android开发

View 事件分发看了那么多还是不懂?这回让你一次明白!

2019-08-06  本文已影响17人  06fd4cf1f427

我无法忘却 3 年前备受折磨的那个夜晚 —— 在我第一次学习 View 事件分发,却被网文折磨的那个夜晚。

是网上介绍 View 事件分发的文章不够多吗?

不是的,恰恰相反,网上的爆款文章不计其数,待你仔细阅读,却 颇有一种“外地人上了黑车”的感觉 —— 一言不合先上 30 张图表,带你在城市外围饶个上百圈,就是不直奔主题 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会存在、造成它存在的缘由为何、它如此设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比起 拨开迷雾、明确状况、建立感性认识,他们更热衷于自我包装。
—— 有没有帮助我不管,先唬住人再说。
为了唬人,就算给他人徒添困扰、白费大量时间,也在所不惜!

正是对那次痛苦经历的念念不忘,于是我 破例 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在此,我向 3 年前的那个自己发誓,我必在 结尾 200 字 就讲明白,别人非要绕个 3000、5000 字都讲不明白的事件分发。

不仅如此,我还要额外地帮助大家理解,事件分发流程中的 3 个小细节: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出于什么考虑。通过“知其所以然”,来方便大家更好地加深印象。

😉

此外,已经订阅专栏的小伙伴请不要担心,本文仅仅是介绍 View 事件分发机制的基础。至于滑动冲突等现实问题的解决,好戏还在后头 ~

还没阅读的小伙伴也请不要着急,正因为今天讲的是基础,光是看了这一篇,你也没白来

View 事件分发的本质是递归

什么是递归呢?递归的本质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递归是一种包含 “递” 流程和 “归” 流程的算法。当我们在找寻目标时,便是处于 “递” 流程,当我们找到目标,打算从目标开始来执行事务时,我们便开启了 “归” 流程。

如果这么说有点抽象的话,不妨结合现实中的实例来理解下递归:

案例:职场任务的下发和上报,就是典型的递归

领导 自上而下、逐级地下达任务、寻找目标执行者,这就是 “递” 流程。

直到找到合适的执行者时,便开启了 自下而上 的 “归”流程。若当前执行者无法让结果 OK,那么上报给他的上级,由他的上级来执行,如果上级也不 OK,那么继续向上,直到结果 OK 为止。

伪代码来表示,即:

boolean dispatch(){
    if (hasTargetChild) {
        return child.dispatch();
    } else {
        return executeByMySelf();
    }
}

View 事件分发为何要设计成递归呢?

如此设计,是为了与 View 的排版相呼应。

View 的排版规则是:嵌套越深的,显示层级越高。而显示层级越高,就越容易覆盖层级低的、被用户看见。

再加上,“所见即所得”,要求 “用户看到了什么,触控到的也该是什么”(简言之,操作要符合用户直觉)。

因此,正是考虑到嵌套越深,层级越高,触摸也通常会是交给层级高的来处理,因而也将事件分发设计成递归。

View 排版规则为何设计为“嵌套越深,显示层级越高”呢?

因为这符合常理。越外层的,作为父容器而充当背景,越里层的,作为子控件而至于前景。

<LinearLayout>
    <ScrollView>
        <TextView/>
    </ScrollView>
</LinearLayout>

所以,整个流程大致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 3 点是:

1.每次完整的事件分发流程,都包含自上而下的 “递”,和自下而上的 “归” 2 个流程。

2.每次完整的事件分发流程,都是针对一个事件(MotionEvent)完成的递归,而一个事件只对应着一个 ACTION,例如 ACTION_DOWN。

3.一次用户触摸操作,我们称之为一个事件序列。一个事件序列会包含 ACTION_DOWN、ACTION_MOVE ... ACTION_MOVE、ACTION_UP 等多个事件。(其中 ACTION_MOVE 的数量是从 0 到多个不等)

也即一个事件序列,包含从 ACTION_DOWN 到 ACTION_UP 的多次事件分发流程。

下面我用一张图概括 View 事件分发的递和归流程。

如图所示:👆👆👆

事先分发包含 3 个重要方法:

dispatchTouchEventonInterceptTouchEventonTouchEvent

因而首先,在递的过程中,当前层级是执行 child.dispatchTouchEvent:

此外,在 onTouchEvent 中如果 clickable 并且实现了 onClickListener 或 onLongClickListener,那么会执行 onClick 或 onLongClick。

总之,走到没有 child 的层级,即意味着步入“归”流程,如果该层级的 super.dispatchTouchEvent 没有返回 true,那么将继续执行上一级的 super.dispatchTouchEvent,直到被某一级消费,也即返回 true 了为止。

上面我们介绍了正常流程下,所会执行到的方法,包括 View 实现的 dispatchTouchEvent,ViewGroup 重写的 dispatchTouchEvent,以及 onTouchEvent。

如图。👆👆👆

其实在事件的 “递” 流程中,ViewGroup 可以在当前层级,通过设置 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返回 true,来拦截事件的下发,而直接步入“归”流程。

正所谓 “上有正策、下有对策”。在 ViewGroup 可以拦截事件下发的同时,child 也可以通过 getParent.requestDisallow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来阻止上一级的下发拦截。

额外需要明确的 3 个小细节

细节1:明确消费的概念

要将 “消费” 和 “执行” 这两个概念明确区分开。

网上的内容总让人误以为,当前层级不消费,就是不执行 super.dispatchTouchEvent 了。

事实上,不消费,简单地理解就是,“事情做了、只是结果不 OK” —— 在归流程中,如果当前层级的 super.dispatchTouchEvent return true 了,那么再往上的层级都不再执行自己的 super.dispatchTouchEvent,而是直接 return true。并且,当前层级的下级,都执行过 super.dispatchTouchEvent,只是结果返回了 false 而已。

细节2:明确拦截的作用

网上的内容总是让人误以为,当前层级拦截了,就直接在当前层级消费了。

实际上,当前层级拦截了,只是提前结束了 “递” 流程,并从当前层级步入 “归” 流程而已。具体判定是在哪个层级被消费,还是根据 <细节1> 的指标:看在哪个层级的 super.dispatchTouchEvent return true。

细节3:拦截方法只走一次,不代表拦截只走一次

网上的内容总是让人误以为,本次 ACTION_DOWN 被拦截了,那么往后的 ACTION_MOVE 和 ACTION_UP 都不被拦截了。

实际上,是 on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只走一次,一旦走过,就会留下记号(mFirstTouchTarget == null)那么下一次直接根据这个记号来判断拦不拦截。

为什么这么设计呢?因为一连串的事件序列,要求在几百微秒内完成。如果每次都完整走一遍方法,那岂不耽误事?所以本着 “能省即省” 的原则,凡是已确认会拦截的,后续就不再走方法判断,而是直接走变量标记来判断。

到此已经讲完 3 个细节了,要不要再讲 2 个呢?

讲?不讲?讲?不讲?
好嘛,再讲 2 个 ~

细节4:ACTION_DOWN 不执行,那么没下次了

这个很好理解,和 <细节3> 同理。

连事件序列的第一个事件都不接了(父容器走后续事件的分发时发现 mFirstTouchTarget == null),那就意味着不接了呗 —— 那后续的活就不会交给你了(不会再走你的 super.dispatchTouchEvent 来试探),直接根据变量标记(mFirstTouchTarget == null)做出判断,“能省即省”。

细节5:内部拦截并不能阻止父容器对 ACTION_DOWN 的处理

也即在 child 的 onTouch、onTouchEvent 中调用 getParent.requestDisallowInterceptTouchEvent 时,被设计为对父容器的 ACTION_DOWN 无效 —— 在父容器 dispatchTouchEvent 时,会首先重置 mGroupFlags。( ViewGroup 正是根据 mGroupFlags 是否包含 FLAG_DISALLOW_INTERCEPT 来判断是否不拦截的)

为什么这么设计呢?
这个问题读者可以想一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总结

这样说,你理解了吗?

最后

如果你觉得文章写得不错就给个赞呗?如果你觉得那里值得改进的,请给我留言。一定会认真查询,修正不足。谢谢。

希望读到这的您能转发分享和关注一下我,以后还会更新技术干货,谢谢您的支持!

转发+点赞+关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知识点

Android架构师之路很漫长,一起共勉吧!


以下墙裂推荐阅读!!!

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